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叶菊兰一手催生台湾客家电视台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6日讯】二○○三年七月一日,对台湾多元文化耕耘与推展是个指标性的日子,客家朋友期盼已久的“客家电视台”终于开播了!现在起只要打开电视按下十七频道,就能全天候收看以客语发音的客家电视,一手催生客家电视台的客家委员会主委叶菊兰欣慰的说:“等待了四十年,客家的老一辈长者终于能够看到‘听得懂’的电视节目!”

 全台湾的客家族群约有四、五百万人,但据调查,目前却只有百分之五十八的客家乡亲会讲客家话,二十到三十岁的客家人,只剩下不到三成会说客家话,国小以下更只有百分之十一会讲客家话,客家话人口每年以五%的速度流失。叶菊兰指出,客家语言文化的失传,是因为失去了现代创新的生命力。

 语言是客家文化的核心,为了维护珍贵的母语文化,客家朋友们民国七十七年走上街头推动“还我母语”运动;八十三年再度走上街头,继续推动“还我客家权益请愿行动”,争取客家及传播的基本权益,那时的主要诉求之一就是争取政府建置“客家电视台”。只是在媒体商业竞争下,少数族群文化的保存,谈何容易,“客家电视台”从无到有的这条路走得很漫长。

 客委会主委叶菊兰从去年七月起开始筹画成立“客家电视台”,今年更将催生“客家电视台”列为客委会的主要目标。叶菊兰感慨,几百年来,台湾的客家人一直默默耕耘,在各个领域中发挥客家人的硬颈精神,为这块土地奉献心力,然而近几十年来,客家语言与文化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与关怀,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消融于强势文化中,为了让优美、丰富的客家文化生根、源远流传,客家委员会选择以电视作为传承客家语言与文化的途径之一,“在媒体发声,客家族群就有了活化语言的舞台,语言对客家朋友的感染力是丰富而强盛的”。

 自今年三月底到立法院报告成立客家电视台的经费运用等计划、四月公告招标、五月十日评审制播团队、五月十六日与台视签约,到七月一日开播等一连串的过程,叶菊兰说,简直是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这一路上争取朝野立委对预算与政策的支持、与各界沟通客家电视台的内容展现方式,以及与有线电视业者协调定频问题的辛苦,至今回想,叶菊兰一笑带过,点滴在心头。强势文化挤压相对弱势文化的现象举世皆然,过去客家语言及文化逐渐式微,但客家电视台的成立可说是突破了客家族群在传播媒体发展上的瓶颈,开启了一个最便捷、效用最大的语言文化传播窗口。

从客委会的成立以及客家活动的繁盛,陈水扁总统的“客家文化白皮书”也进一步获得落实。客委会的成立到客家电视台的诞生,引发“一切是为陈水扁开拓客家票源”的泛政治化的联想或言论。对此,叶菊兰为日夜工作的制作团队与陈水扁总统抱不平,坦率的说“说这种话的人自己才是‘政治考量’!”。

 “客家电视台”是客家族群长久以来的梦想,叶菊兰表示,她无法了解过去的执政党有何难处,迟迟未帮人民积极完成心愿,“当时政府做不到的事,现在我们排除万难做到了,让客家族群真正可以重返公共领域、精英领域,这就是政党轮替的好处与意义所在,好的政府不是就该以民为主吗?听到这种言论,心里满难过的,希望民众可以给我们肯定的掌声!”

 叶菊兰进一步说,欢迎怀疑客家电视台有政治考量的人,固定收看客家电视的节目,看看到底是否有政治意涵在内?回归推动客家电视台的初衷,叶菊兰谈到以政策制定的严肃方向论之,是“语言的活化”、“文化的传承”以及“提升族群的尊严与信心”;但延伸至人性面而言,是为了老一辈长者有可以有“听得懂”的电视节目、各族群可以知道客家人的生活思考与习俗,甚至新新人类能够了解阿公阿嬷的生活文化历史。

 成立客家电视台不仅是要服务少数听不懂国语的客家阿伯、阿嬷,同时也要更多不懂客家话的客家新生代和非客家人,也有机会认识客家语言和文化,这是一项文化生根的重要工作,攸关客家族群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再生,这是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的工作。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