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生: 讓民主早日走出論壇,成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寫給五週歲的《民主論壇》──

淮生

標籤:

【大紀元7月6日訊】在一年多前,我還不知道世界有一個《民主論壇》。認識它,非常偶然:那時候,我在國內網站,發表一些反映中國農民生活苦難的系列文章《農夫的呼號》。後來,有一個在意我文章的網友,把這些「呼號」從國內的《新華論壇》轉貼到海外的《罕見奇談》;之後,洪哲勝先生在這裡看到了,聯繫我,希望能在《民主論壇》的通訊上登載這個系列。由於我缺乏登陸海外網站的技術手段,就連這個消息都是那個網友轉告我的。就這樣,我才認識了《民主論壇》。正是借助論壇這個平台,我這個農夫的聲音才得以首次傳到了海外。

認識《民主論壇》一年多來,和很多的大陸讀者對它的認知情況一樣:《民主論壇》似乎不只是一個網址(因為如果沒有掌握相當的代理器使用技巧是踏不上來的),還有一個準時投發到用戶郵箱的電子刊物。我想從網刊這一角度作定位,簡要談談《民主論壇》給讀者帶來些啥。

一、啟蒙

我的兄弟楊明遠說:中國在人的建設方面第一急迫的事,是對人民進行如何扮演公民角色的啟蒙;而啟蒙,他解釋是「其核心就是讓人們明白自己的真正利益,並明白怎樣爭取和保護自己的利益」;同時,「高等教育出來的人,包括整個知識界」也是亟待啟蒙的。李慎之先生也說,很想去中學做「公民課教員」,意思是說,中國稀缺民權的啟蒙者。他們都明確地指出,對民眾而言,啟蒙很重要。

這麼一說,讓我恍然大悟:一直以來,我不是在接受《民主論壇》對我的啟蒙嗎?如果說互聯網是一所大學,那《民主論壇》就是一門教導公民權、選舉制、憲政制、人文知識的學科呀!在這裡,能夠讀到那麼多的名家傾心撰寫的啟蒙文章,回想起來,真乃幸事也!

二、真象

一些新聞事件發生後,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包括國際社會、華人社會在內的媒體,在進行大量報導的時候,國內媒體卻隻字不提,「輿論喉舌」莫名其妙地卡住了。例如,唐元雋奔台事件、楊建利事件、天安門母親、方覺事件等等。論壇在這時候,大量轉載海外華文媒體報道、各界評論,給讀者提供多種來源、全方位的消息。在信息遭受蓄意封鎖的這個時刻,論壇提供以真象,非常重要。當然,對我而言,有時也會由於論壇的新資訊更新太快,以至於閱讀速度跟不上資訊的發佈速度,陷入一種緊迫、焦慮的狀態之中。

論壇所如此傳遞的資訊,讓人能「兼聽則明」,能更清楚認識到:歪曲歷史的不單是日本,中國更嚴重!我們近現代史教科書上所描述的一些英雄,頗有一些,實質上就是損害民族利益的罪犯。而一些真正為了拯救民族、增進民族福祉的人們,今天還在奔走呼號,還在獄中受難。「中華民族總是在虧待自己最優秀的兒子。」(茉莉女士評黃琦遭重判)這樣心酸的話語在網刊裡出現,直催得我心疼、落淚……

網刊在互聯網上發佈信息。這些天在SARS落幕的日子,我總想:1960年代餓死3,000萬同胞的災難,在它發生時如果有互聯網多好!你看蔣彥永,通過網絡發佈消息讓全世界知道:中國災難正在由點到面地地散播、在吞噬著同胞的生命。於是,在世人的注目下,為遏制災難,一切的資源、人力都調動起來了。大陸死亡人數在300多位時被遏制住了。蔣醫生在世人的注目下反倒更安全。那個慘絕人寰的3年,沒有網絡、沒有可突破信息發佈的傳統屏障,世界無法知道:中國正在發生著平均每天餓死3萬人的恐怖事件。而在飢荒接近尾聲時,一個和蔣醫生同樣耿直的漢子──楊偉名──,只是在「形勢感懷」時說了「生產凋零代替了五穀豐登,飢餓代替了豐衣足食」幾句實話,就在君王、在國家機器的威逼下、在世界人民無法知曉的情況下,孤單死去。

我總想:如果有互聯網、人們不難突破暴君一手遮天的信息控制,而我們就不至於餓死3,000萬位同胞!

互聯網,使一些強權封鎖真象的圖謀破產,使黑幕裡射進陽光,使習慣黑箱操作者不敢那麼明目張膽、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互聯網屬於光明、屬於自由;所以,無論《民主論壇》,或者別的依附於互聯網的網刊,只要把自己的內容做好,它便會有無窮的輻射力,無可阻擋地穿透地球、穿透人心、穿透謊言、穿透黑幕!

願忙碌的洪哲勝先生保重身體;祝5歲的《民主論壇》生日快樂、並一路走好;讓民主早日走出論壇、走進中國;讓民主成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轉自《民主論壇》(asiademo.org)(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曾鈺成變臉呼籲港府修訂反顛覆案
寒山:香港為大陸領航
貝魯斯柯尼向施若德道歉結束失言風波
布希將於七日啟程訪問非洲五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