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鳴:記金門三日行

适鳴

標籤:

【大紀元8月24日訊】飛機自台北松山機場起飛飛行了五十多分鐘就到了金門尚義機場,八月的金門天氣和金門人一樣給人一股渾然熱情。尚義機場小而美,清潔亮麗壯觀,周邊規劃也蠻怡情美好,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挺不錯。

地理風土人情:金門縣歸屬我國福建省,古稱浯州,又叫仙洲。金門由大小十五個島嶼所組成,大金門即金門本島,占地131平方公里,形狀如啞鈴,東西長20公里,南北最窄處僅3公里寬,最高峰太武山海拔253公尺。金門縣轄區共有五個鄉鎮--金城鎮、金湖鎮、金沙鎮、金寧鄉及小金門。整個金門縣土地面積只有150.5平方公里比台中市還小,人口約47,000人卻只有台中市的一半。金城鎮全縣五個鄉鎮裏面,目前是人口數最多的一個鄉鎮。舊金城南盤山東南,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的文台寶塔,塔高五層,為一石塊堆砌而成的實心物,當時為航海指標。小金門又叫烈嶼,面積不到15平方公里,位在本島西南方海上,和中國大陸隔海距離僅僅只有2 ,100公尺遙遙相對,好天氣的時候,放眼望去福建對岸清楚可見。


民國45年起金門實施戰地政務,先後經歷了古甯頭大捷、八二三炮戰、六一七、六一九炮戰,接著是長達二十年的『單日打,雙日不打』的艱困炮火洗禮。民國81年11月金門終於廢除戰地政務,以文化立縣,開放觀光。

隨著近幾年兩岸關系的和緩,政府的開放政策腳步加快,金門建設也就篷勃發展,城鄉差距拉小,縣民亨有免費公車、年老的享有補助金福利,人口逐年有回流增加之趨勢。根據我的觀察,這裏的朋友對目前的生活雖然不是挺滿意但還是認為差強人意,不過對政府有著更深切的期待--更積極的開放與建設。

純真樸實、熱情、愛鄉、樂天知命是金門人給我這趟最深的印象。高齡老人很多,很懂得自在生活。樹蔭下聊天、下棋、打牌、弄孫,怡然自得,該也是劫後餘生「大德者受之無愧」的寫照吧!

金門的街道新舊銜接井然有序,到處可看到正在加緊建設中。學校寬廣,設備齊全壯觀。邱良功母節孝坊令人發思古之幽情,事跡有若歷歷在目。

金門物價顯然比台灣來得便宜好多,因為地利之便,大陸的農漁產品甚至於一般初級工業民生必需品處處可買得到,舉例來說,四川成都的桃梨(類似水蜜桃)一個只要20-30元,香菇一包只50元。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或許是應驗了「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句話,讓我生平第一次見到了好大好大的金黃色光環--所謂的「月暈」,她和耀眼的弦月,星光構成一幅好美好美的畫面。真是不虛此行啊!

歷史:金門在1958年8月23日,中共發動八二三炮戰一夕成名,搏得”海上長城”的雅號。金門人也以此自豪,將金門台灣和中華民國送上國際舞臺,在國際獲得前所未有的口碑與世人的尊敬。

八二三炮戰剛開始的15天內,中共對金門總計發射了474,000發子彈,而且在炮戰44天期間金門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被發射了3,160發子彈,槍林彈雨的形容亦不為過,其慘狀可想而知。炮戰連續開打了整整兩年中共才採取「隔日停火」。此後一直繼續到1978年才正式宣告停戰。撫今追昔,想一想金門人在那段漫長的日子裏軍民共度一段同舟共濟、生死存亡的艱辛歲月。那可真是活在人間煉獄啊!

金門的名產:名聞遐邇,號稱「金門三寶」的金門高梁酒、貢糖及赫赫有名標榜以炮彈殘骸煉制的菜刀。其他特產尚有陶瓷品及花崗石林等。

陶瓷廠品質己達到「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境界。陶瓷(風獅爺)、霽青金彩九如瓶象徵『水來運轉』,畫了九蘋的金魚象徵年年有餘。

金門的名勝:

回顧八二三炮戰的景點:如果遊客能夠走一趟古寧頭戰後戰史館、八二三戰史館、馬山觀測站,你會更覺得戰爭真的是非常殘酷可怕。


太湖遊憩區(人工湖供應金門人的飲用水)。位於金門西北角的慈湖原來是雙鯉湖的出海口,經過國軍築慈堤以後變成一個咸淡混水湖,一年四季引來各式各樣的野鳥聚居活動。金門國家公園在慈湖畔設立有雙鯉濕地自然中心,其中最具特色的該是位在地下室的湖泊生態展示區。山後的金門民俗文化村可以看到很多金門重要的文物,這裏原來是此地王氏家族所有的閩南式三合院建築,它是順著山勢蓋起來的十八間梳式建築,很有看頭。

其他的著名景點還有很多,像邱良功母節孝坊,北山古洋樓,石雕公園,文台寶塔,振威第一石敢當和林務所。



另外,最該提的是金門聞名的地標 --莒光樓。莒光樓高三層,是具有北方「歇山」式屋頂風格的宮殿式建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曲獎九個節目各有來頭 場場比拚人氣
二次基測 報考率不到六成
台灣鐵馬家庭橫跨舊金山金門大橋場面壯觀
烏坵漁船舷外機被竊警方研判是大陸漁民摸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