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中國民主化的香港模式

金鐘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5日訊】香港這個相對于中國的彈丸之地,在酷熱的七月,做出了一個惊天動地的示范,從七月一日起以連續三波游行集會,迫使特區政府「無時間表」地押后基本法二十三條國安法例立法,并有兩員問責制高官應聲下台。這無疑是香港市民捍衛人權爭取民主的一個很不平凡的胜利,因為對立面的幕后勢力是強大的北京共產党政權,在中共執政的五十多年歷史上,從未有過對治下民眾的訴求作過這樣大的讓步。

香港人的胜利是長期奮斗的結果。從一九八四年激活代議政制,經過北京八九民運的洗禮,九十年代進入多党政治,九七回歸后,在基本法框架內發展議會民主。同時,民主派堅持不懈地信奉民眾力量的動員与集合,除每年一度的數万人六四燭光晚會,還有規模不等的游行示威和各派民主勢力的整合。當然,這一切有賴于五星旗下「一國兩制」的承諾,香港遂成為西方媒體所說的「示威之都」。

香港社會制度民主化的完全成功,還有待于二○○七年全面普選的實現,但是,香港民主歷程至此,已顯示一种模式的意義,首先,其歷史背景是脫胎于英國殖民地,又進入一個共產專制母國的特殊體制內,而非一個獨立國家;其次,其社會基礎是一個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商業社會。最新統計顯示,七一大游行的參加者大部份是中產階級与知識分子;第三,其運作一直是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漸進方式,具有議會民主与街頭抗爭相結合的特色。

香港民主模式對于中國大陸的民主化,有沒有參照价值呢?我們過去比較強調蘇聯模式与台灣模式的借鑒意義。前者因為与中國有共產專政體制的相同淵源,且同為幅員廣闊的大國;后者則有中華文化傳統的深刻的同一性。但是,二者与香港模式相比又有不同特征:

蘇聯有過布爾什維克七十多年的一党專政歷史,它的轉型開始于一九五三年獨裁者斯大林之死,歷三十多年的和平演變,進退反复,終于在一九九○年一場八月政變后,實現質的突變,蘇共瓦解、蘇聯解體。台灣的民主化則沒有政變因素和執政党如蘇共式的內部演變,突出的背景是「党外」的長期抗爭,和執政國民党一九八七年開放党禁報禁的明智決策,激活多党政治,終于在二○○○年透過總統大選,實現政党輪替。這十三年中,台灣民主的成長,基本上循體制內軌道發展。

可見蘇聯与台灣均不以香港式議會民主与民眾抗爭互動并進為基本特色。究竟中國未來,循何种方式實現民主化?沒有權威的答案,我們可以說的只是,北京當政者應明白,丑媳婦終要見公婆,專政的力量是有限的,党內外的民主意識終究會變成不可抗拒的潮流,逆潮流而動,只會徒增轉型的成本与風險。

(開放)(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鐘:紐約時報家丑外揚,名嘴高強又在撒謊
電視金鐘獎獎勵要點出爐 頒獎典禮11月登場
北京故宮驚爆文物監守自盜案
債務糾紛  債主抗議醫院險遭蛋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