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吳國光專訪三:關於北京對香港態度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導/

關於北京對香港的態度:

北京在(香港)政治改革方面,我們很難設想到它會給香港自主權,然後香港可以自由地討論這個改革。

北京政權的基本特點是甚麼東西都要控制,香港在出現「七一」和「元旦」遊行的這種背景下,北京政府會感覺到,如果由香港來討論的話,首先,特區政府是一個弱勢政府,特區政府根本就不可能提出能讓市民願意接受的東西。在這樣一個情況下,特區政府根本就沒有能力和民間高漲的民主訴求相抗。

如果政治改革的討論完全放在香港的自主上,那當然會是民眾的一個民主要求,會完全壓倒北京代理人在香港所發出的聲音,所以北京乾脆撥開這個代理人,自己來處理。北京不會讓香港「循序漸進」地推進改革,它沒有給一個時間表,也沒有給一個承諾,以拖延拒絕了政治改革。

我很難想像北京會放棄香港人,讓他們自己選擇政治改革,如果香港人可以自己選擇,也不會發生過去六年半以來,特區政府的施政和民主的差距這麼大,發生了去年「七一」這麼大規模的遊行。當然「七一」遊行的矛頭是針對特首和特區政府,而特首、特區政府背後就是北京。如果不是北京對港政策有一個壓制民主訴求這樣一個基本背景的話,香港也不會發生這樣大的問題。

二十三條要不是親北京的力量在立法會失去多數,二十三條在(去年)七月九日還是會二讀通過,雖然內容做了一些修訂。

現在港人要求的政改就是普選,首先是普選特首,然後是(全面普選)立法會。這樣的要求會對香港現有政治架構,進行一個根本的改造。(到時候)香港基本上會是一個民主架構。不管選出來的人是誰,也許是董建華,但是不一樣,因為那是一個民主的運作。

北京是完全不願意看到香港的政治有一個民主政治規則來運作,(因為)這就等於北京完全失去了對香港的控制權。沒有了二十三條,它可以用其他方法來控制香港,(透過)經濟、輿論、地下黨等辦法都可以。但如果香港的特首和立法會全是由港人通過選舉產生,北京的控制就大成疑問,這就成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另外,我相信北京很擔心香港這樣一個民主性選舉真的出現,會給內地一個很大的示範作用。港人可以選舉自己的特首,立法會議員的話,上海人可以講我們可否選舉自己的市長?可不可以選舉自己的人大代表?完全以我們的自由來選舉。

當然,我們看到中國的領導一而再,再而三地說,國民的教育程度低,所以中國不能夠推行民主。香港的教育程度是相當高,比很多西方國家並不差太多,為甚麼不可以實現民主?

如果香港實行了民主,上海人也會講我們的水平也不差,為甚麼不可以實行選舉?這樣下來,就會起了一個骨牌效應,在中國真的出現了真正的民主化。共產黨是一定反對民主化的,雖然北京口口聲聲說尊重「當家作主」。這是廢話!真正「當家作主」就要民選。所以這就是為甚麼北京堅決地抵制香港要求的政改。

香港正處於一個非常不確定的一個時段,整個局勢可能要到九月份才會有初步的明朗,因為九月份立法會選舉後,會有一個新的政治架構形成。到底哪一邊的力量會在立法會佔據比較多的席位,這個架構才會明朗起來?現在是一個混沌的時段。

當然,中港經濟溶合本身也是剛開頭,內地到香港的自由行已經進行了幾個月,這個是一個比較小的措施,比較大的是內地跟香港的更緊密經貿安排,從今年一月一日開始實行,到底中央在經濟上的聲援,對香港社會政治層面的影嚮到底會是甚樣,還需要時間來觀察。

總得來看,二零零四年是香港面臨非常關鍵的一年。如果在立法會選舉當中,由於經濟的因素,還是由於北京做工作的因素,使得親北京力量保持一個多數,基本上可以預言,在新的立法會選舉產生以後,二十三條還會以不同方式改頭換面重來,整個特區政府會加強它的施政力度,繼續在經濟上做一些文章。那麼香港就真正變成非常少香港特色的香港、一個稍微大一點的深圳。

變成了大一點的深圳,也有很驕傲的地方,深圳不是全中國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地方嗎?不是全中國生活水準比較高的地方嗎?香港就真的處在中國的「一國」裡面。也是存在「兩制」,深圳現在也是「兩制」。

但如果立法會真的出現主導民主的議員佔多數席位,下一步不僅是通過街頭遊行,而是通過立法會──香港一個民意的機構──要求政改的壓力,聲音會因此而增高,壓力也會強化。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最低限度,香港特區政府本來已經很糟糕的施政,會受到更多的牽制,它的施政質量會進一步變得糟糕,會面臨更大壓力,這個壓力會把香港調到甚麼地方去,就要看北京的回應。

關於北京代理人一詞:

用「北京在港的代理人」一詞是因為不知道這個人是誰,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共產黨是唯一的執政黨。但在香港不敢露面,是不是很奇怪?

為甚麼不公開在香港設立中國共產黨香港特別行政區委員會?那我們知道他是誰。如果我們知道這些人是誰,我們就可以檢驗他有沒有干涉香港這個行政區高度自治範圍內的私政,我們可以加以干涉。現在根本就不知道他們是誰,董建華是不是共產黨員、其他有甚麼人、在這個特區架構有多大的權力?我們也不知道,但北京知道。這連最起碼的一個透明度都沒有。

香港的居民在這一點上還不如國內的居民。國內居民知道省委書記是誰,最高權力掌握者,代表執政者在那個地方的施政。但香港居民卻不知道是通過哪個地方和中央政府聯繫。這個本身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中央很有能力,很了解(香港的情況),也看到中央不斷地判斷事物,如「七一」遊行有那麼多人上街,「元旦」也有超過十萬人上街。如果「七一」北京是訊息錯誤的,沒料到(元旦也)有如此多人上街,過了半年了,中央的錯誤仍是很離譜。這些人到底在幹甚麼,他們沒有把正確的訊息傳到北京。這些人能否把香港市民真實的想法、願望、要求傳達給北京呢?

無論中央是否贊同港人的民意,但首先應該去了解港人的民意,不要把港人表達意見視為搞「港獨」。有人寫文章指北京曾表示尊重台灣人當家作主的願望,但是反對台灣獨立,但對香港卻說若港人當家作主,就是搞香港獨立,這個邏輯本身就很有問題。

北京不接受民主也許可以理解,但北京不願意了解港人真實想法,這就不能理解了。哪怕是從自己的利益去考慮,也應該去理解港人的想法和要求,如果能妥協的話,當然政治都是妥協的藝術。你可以不同意港人直選特首的要求,問題是如何讓港人不滿意但是也接受,北京治港最大的失敗恐怕在這裡。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港府採購大量催淚彈防暴頭盔
香港人對政府信心再創新低
京要港公務員支持23條 港稱中立和支持沒矛盾
曾蔭權指「七一」遊行對港府施政帶來啟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