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拜年分享社區健康資源 拉開防疫陣線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怡君台北二十二日電)隨著科技發達,電話、電子郵件與手機簡訊替代傳統的拜年方式,後SARS時代,由全國社區營造工作者站出來組織「社區防疫行動聯盟」,呼籲民眾走出家門和鄰居拜個年,分享社區健康資源,進行防疫議題學習。

去年春天,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協會因應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疫情,結合全國社區營造工作者與專業團體,組織「社區防疫行動聯盟」投入抗SARS行列。在後SARS時代,此聯盟積極推動「社區健康資源網絡」,引入專業團體,近期目標為做好SARS社區防疫,長期則是引進公共衛生觀念,讓民眾凝聚社區共識。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洪德仁表示,傳染病不只SARS一種,夏天有登革熱,冬天有腸病毒,還有全年無休的結核病,公部門與媒體傳送的健康資訊,已不能滿足民眾知的需求,因此要透過社區動員,號召民眾加入健康網絡。

當鄰居不再只是點頭對象,而是一起量體溫的對抗傳染病夥伴時,不止人際交流增加,「社區共同體」概念的形成,也讓社區和民間組織的力量,成為對抗傳染病的「後衛」。

去年SARS疫情期間,社區團體各自發展出多元戶的社區防疫模式,埔里居民組成「水沙連社區防疫聯盟」,培訓志工設立六個體溫測量服務站;台北北投區、石牌區十二個里,結合學校組成「抗煞小組」,發動了兩百多位志工,從事居家隔離電訪,也在各里設置體溫測量站。

洪德仁指出,每個人都應該對公共風險有體認,因為SARS疫情爆發,讓民眾重新思考社區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疾病風險已不再被認為是「別人」、「政府」的事,因此聯盟繼續推動「後SARS時代社區健康資源網絡整合計畫」,找來鄉鎮公所、衛生所、宗教團體、醫療診所與藥局,合作建立社區合作網絡。

對新模式健康議題的社區營造動員,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蔡篤堅表示,聆聽過洪德仁對台灣的社區防疫工作發展報告,他眼睛為之一亮,台灣經驗比起新加坡等國毫不遜色,除不斷自我檢討找出他山之石學習,把現有社區經驗發展,鼓勵民眾投入一起打造健康環境,是比較務實的做法。

社會健康資源網絡實施策略有:建立全國及區域培力諮詢團機制;透過問卷了解社區民眾參與社區健康營造及SARS防治的窒礙與阻力,辦理社區健康營造工作坊,舉辦宣傳推廣活動,開發、設計疫病防治及健康營造教材與資訊等。

二OO三年九月九日新加坡政府宣布實驗室研究員感染SARS;十二月十六日台灣也發生實驗室感染SARS案例,國家SARS防治層級也提升至B級,今年元旦才降為A級,中國廣東陸續出現SARS疑似感染個案,SARS疫情是否會再來,已成為今春社會最關心的課題。

「社區防SARS,人人有責」,不是口號而是新時代公民責任,洪德仁說,社會健康網絡工作要動起來,就要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活動,今年過年民眾可以考慮走出家門和鄰居拜個年,閒話家常一番,別忘了遠親救不了近火,這些街頭巷尾的「好厝邊」,就是你拉開家庭防疫陣線的最佳夥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