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漫談

標籤:

【大紀元1月28日訊】新年,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是一年中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新年來臨,千家萬戶寫春聯、貼春聯,是上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象征吉祥、表達人們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風俗。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按照當代藝術大師周汝昌先生的話說,“春聯是舉世罕有倫比的最偉大、最瑰奇的文藝活動。”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新年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從傳統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詩句“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也看出春聯與桃符的關系。

什麼是桃符呢?據《淮南子》說,這種“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象——左神荼、右郁壘。古人是以桃符上書畫此二神來壓邪的。這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門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後主孟昶親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自孟昶題桃符以後,文人學士便群起效仿,把題春聯視為雅事,於是題春聯之風便逐漸流傳。

但是,到時了宋代,“春聯”還是稱之為“桃符”的。聯語卻不限於題寫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後人名曰“楹聯”。宋代以後,宜春帖多用聯語,且把粉紅箋寫出。有些人集詩經古語,有的集唐宋詩句。相傳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閣立春聯:“北陸凝陰盡,千門淑氣新。”這是春聯中掛人齒頰的。

“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那是明代的事。據明代文人陳雲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游,觀賞笑樂,他還親筆給學士陶安等人題贈春聯。帝王的提倡,使春聯日盛,終於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廣西疑似出現禽流感死數百鴨隻
消防署:使用熱水器應保持空氣流通避免中毒
蘇益仁:流感疫情監測為新春工作重點
廣東新年前511人死於車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