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大便顏色異常篩檢 減少膽道閉鎖惡化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七日電)台灣每一萬個新生兒約有三人罹患膽道閉鎖症,今年新版的兒童健康手冊第四十頁有嬰兒大便顏色識別卡,家長如發現寶寶的便便顏色灰白、淡黃,要趕快送醫檢查是否為膽道閉鎖症,這種疾病在出生兩個月內開刀,可以有效避免嬰兒夭折,減少兒童換肝的比率。

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張美惠指出,膽道閉鎖症的患者因為膽汁不能順利流出肝臟進入腸道,鬱積肝內便逐漸惡化成肝硬化,寶寶在出生六十天內手術,根據日本經驗,孩子活到十歲的比率可提高到七成以上,但每延後十天左右手術,膽汁能順利流出的比率下降一半。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倪衍玄指出,膽道閉鎖的原因不明,華人發生率高於白種人、日本人,是兒童換肝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換肝,大多數的孩子在兩歲時就夭折,早期發現及治療,就要家長仔細觀察寶寶的便便顏色,顏色淡、灰白色就要提高警覺。

兒童肝膽疾病基金會和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合作,從二00二年起利用嬰兒大便顏色識別卡,進行新生兒大便顏色異常通報系統,兩年下來,各醫院寄回的大便卡約六萬八千張,回收率約六成四,篩檢出的膽道閉鎖症病童有六成是在出生六十天內手術。

張美惠說,不論是大便卡的回收率、或是病童出生六十天內的手術比率,都有待提升的空間。國民健康局長林秀娟也表示,希望家長們參考新版的兒童健康手冊第四十頁,注意寶寶的便便顏色。

今天也有病友及家長現身說法,三十歲的小張出生不久就腹瀉,大便顏色像爆米花,剛出生一個月被誤診為腸炎,幸好張媽媽覺得不對勁輾轉到台大醫院求醫且正確診斷,在出生六十天內手術,如今小張是國內存活最久的膽道閉鎖症病人,去年五月他的肝臟發炎,現在等待換肝,他認為自己心態成熟,身心都好做準備。

一歲的林小妹則是新生兒大便顏色異常通報系統的受惠者,在出生兩個月內手術,林媽媽說,手術後的林妹妹發育正常,和正常孩子沒什麼兩樣。

相關新聞
流感來勢洶洶 疫苗擴大接種
北京今年阻止十九名愛滋病帶原者入境
剋流感 
 二歲以下重症貧童 疫苗免費打
父母應把握遲緩兒3歲前的黃金療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