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亞洲文物展」 從嘉義看亞洲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7日訊】(記者謝亞晴整理報導)亞洲藉由貨物貿易、宗教傳播、外交往還,甚至戰爭,各區域間頻繁地互動與交流,吸納外來的元素,同時也將自身的文化特點向外傳播,從中誕生了瑰麗璀璨的文明。本次「亞洲文物展」內容從從日本,到十七、十八世紀北印度的蒙兀兒帝國;從宗教造像,到面具與戲偶。這些文物象徵了亞洲文明的各個面向,亦可看出區域間長期存在著互動與對話的關係。

●日本明治(A.D.1868-1911)工藝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政治上面臨著轉換,連帶影響著傳統工藝面臨延續上的課題。

一方面,幕府及武士階級的沒落,成為日本傳統工藝的贊助者;而歐美興起收藏日本工藝品的流行風尚也直接衝擊了工藝家的創作。

(1)牙雕:由於受到歐美人士高度歡迎,商業價值較高,明治年間的博覽會與美展幾乎都有精緻牙雕作品展出。

(2)金工:在維新之前,他們主要為貴族武士提供鎧甲鍛造與刀劍裝飾等服務。隨著政治轉型,工匠便將技藝轉用到其他用途。例如一件名為「自在」工藝品,即是轉用製作傳統武士金屬鎧甲的技術,製造出以薄鋼片打製,但所有環節均可活動的龍、蛇、蝦、蟬等的精細工藝品。而刀劍的雕金技術,也改而運用到花瓶、器皿的裝飾上。

(3)日名為「七寶燒」的琺瑯器,明治初年在既有的傳統上汲取西方的新興技術,開創出色彩華麗而且細膩巧緻的嶄新作風。安藤重兵衛為明治以來最多產並最廣為人知的七寶工作室,旗下知名七寶藝術家無數,在海內外博覽會亦屢獲大獎。昭和二十八年(A.D.1953)以七十六歲高齡辭世,其後人至今仍延續其業。「錦鯉七寶罐」罐身以乳白做為底色,突顯出姿態優美的錦鯉,用筆細緻,色彩純熟,不亞一幅繪畫作品,是結合琺瑯燒製藝術與繪畫技巧的精美傑作。

安藤重兵衛「錦鯉七寶罐」,琺瑯材質,通高15.7cm(宋培安藏)。

< /center>

此次展出部分作品出自當時日本帝室技藝員或活躍於萬國博覽會等名家之手,難能可貴。

●日本近代繪畫

整個明治時期畫壇,可說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局面。

西洋文明成為時代的新寵,舊社會傳統面臨遭受摒棄的危機,在明治初期,畫壇上唯有「西洋油畫」與「南畫」(文人畫)受到青睞。油畫為文明開化的象徵之一,日本舊有傳統畫派中的狩野、土佐、住吉等諸派,自江戶末期起即趨於衰頹沒落。

南畫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參加明治新政府的士人階層,出身大都具有漢學教養,而「南畫」獨具的表現特質與帶有知識性的文化意涵,自來也為知識份子學識的表徵之一,因而得天獨厚地延續風行。

此次展出的十六件畫作,主要是傳統南畫風格。也有赴法考察,體會西洋畫法的畫家,如渡邊省亭的〈猴〉,靈秀中帶有逼真寫實的風貌。畫家中結城素明、松林桂月等。曾來台灣擔任繪畫審查工作,又如石川欽一郎,更是台灣西洋畫的啟蒙人,許多台灣前輩畫家曾受教於他。

熊谷直彥(A.D.1828~1913)「富士山」;絹本設色,日本明治時期(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藏)。本幅簡單的山造型,近景高高的大樹,用重墨,再用輕墨襯托天空的雲煙,對比出一片白雪的山頭,使人有高山在望。整幅畫輕靈的氣氛,正是日本藝術的一種特色。< /span>

●南傳佛教

佛教在公元二世紀分裂為大乘和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以南印度和斯里蘭卡為中心,經由海路傳入緬甸、暹羅和南洋群島等東南亞等國家。小乘佛教不重視偶像崇拜,著重個人修行,在東南亞深入社會各方面,不只是一種宗教,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東南亞佛教造像的風格深受印度影響,從最早阿瑪羅凡(Amaravai),隨後笈多、後笈多(Gupta and post Gupta),接下來就是帕拉(Pala)王朝風格。造像種類以結跏趺坐佛作觸地印最為常見,佛立像作說法印也是廣為流傳的圖像。

各地早期多模仿印度佛像,至六世紀才逐漸出現不同的風格。例如斯里蘭卡於十八世紀發展出極度裝飾與敘述性的風格;而柬埔塞造像則於十二世紀末之後,受到印度南部大乘佛教的影響,坐佛常與龍王一起出現。

斯里蘭卡十五世紀之青銅鍍金「如來立像」,高36cm(何忠雄藏)。此立佛身著右袒式僧衹支,衣紋緊密,作水波狀。< /span>

除了造像,經典也是闡述宗教義理的重要根據。在紙張廣泛使用以前,東南亞各地以貝葉為佛典書寫的主要材質。將一種椰科棕櫚植物的樹皮或樹葉切成適當大小,刻上經文,打洞用繩子串起來,存放在寺廟,稱為貝葉經。即使在紙張普及之後,貝葉經的抄寫形式仍繼續存在。信徒將請人抄寫貝葉經,奉獻給寺廟,當作一種行善積德的方式。

《界說論》,寬48.5cm(盧鐘雄藏)。

●亞洲兵器

古代兵器,可分為冷兵器和火藥兵器兩種。所謂冷兵器,即是不應用火藥的兵器,又分為長兵、短兵、射遠器、衛體武器、戰車、攻守城器械、障礙器械、指揮聯絡器具等類別。長兵指槍、矛、長刀等長柄格鬥兵器,短兵指刀、劍、斧等短柄格鬥兵器,射遠器指弓、弩(十字弓)、大砲(拋石機)等遠射程兵器或投擲兵器,衛體武器指盔、鎧甲、盾等防護性兵器,攻守城器械指雲梯、攻城塔、檑木、狼牙拍等攻城器械和守城器械,指揮聯絡器械指旗幟、鑼、鼓等器械。

十七世紀蒙兀兒帝國「白玉花式靶短劍」,材質為玉靶鋼刃,長39.2cm(葉博文、葉吳麗華夫婦藏)。這種鋼刃略帶S形,靶的一側帶護弓的短劍稱為Khanjarli,只流行於印度。鋼刃上端貼有已局部脫落的鍍金飾片。白玉劍靶雕作幾何化花束形,中段束小作圓球狀,上方舒展二片寬葉,托扶象徵花蕾的圓珠;下方亦作半開花朵狀,一側向上伸出象徵花莖的S形「護弓」;玉靶的最下方有橢圓形承板與鋼刃相隔。劍鞘貼紅色織金錦,除縫以金索外,鞘尖還有綠色琺瑯裝飾的金屬套。整體造形具優雅俊俏的氣質。北京的故宮博物院珍寶館展出兩件相似的白玉靶,唯頂端花蕾與花莖式護弓雕得較具象,應是清代時傳入的蒙兀兒短劍上的玉靶。但因清宮造辦處都將傳入的玉靶刀劍的鋼刃銷毀,再重新畫樣配製新的鋼刃與鞘,新配的刃、鞘多短直,反而失去蒙兀兒原作的協調美。

本次展覽兵器部分,包括了日本、印尼、菲律賓、越南、緬甸、暹羅(泰國)、印度、斯里蘭卡(錫蘭)、尼泊爾、阿富汗、伊朗(波斯)、高加索、葉門等國家或地區的兵器。從其中可看出各國兵器的特色,如雙手握持的日本刀,具有獨特劍鞘、劍柄和波折形劍刃的印尼克力士劍,劍柄較短並成土字形的印度長刀。古代的兵器雖已不再適用於現代戰爭,但可作為兵器史研究的素材,另一方面許多製作精良、裝飾華麗的兵器,也成為藝術收藏品。

< /table>

●痕都斯坦玉器

「痕都斯坦」是Hindustan 的譯音,包括今日之北印度及巴基斯坦。該地區在西元1526至1857年時,為蒙兀兒帝國(Mughal Empire)的屬地。帝國的王室成員來自北方中亞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帖木兒帝國(Timurid Empire),又與蒙古成吉思汗族人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

十三世紀蒙古大軍西征,促進各地區技藝的交流。十七世紀蒙兀兒的國君們,延攬歐洲、波斯的藝匠,服務於宮廷;揉合了東、西各方藝術母題與風格,創作出大量精緻高雅的玉雕作品。主要是以花葉、瓜果為造形的碗、杯、盤、杓等食器,此外還有雕琢花葉紋的壺、罐、盒等容器,裝火藥的小筒、刀劍的靶柄,以及聖典中托放可蘭經的書架等。據分析,常見於蒙兀兒玉器的莨苕葉紋源自歐洲建築,羊頭源自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葫瓜器形取自中國,蓮花座則屬印度本土傳統。十七世紀後半以降,蒙兀兒玉器流行鑲嵌金絲與各色寶石、玻璃,更具華貴之美。

波斯刀劍的刃非常精良,大多是大馬士革鋼(也稱花紋鋼或水紋鋼)中的上品。花紋細膩、鋼質堅純,其他兵刃和它相遇大多遭到摧折。而稱為舍施爾(Shamshir)的曲形長刀,刀刃經常極度彎曲,像弓一樣,有時甚至接近半圓形。它的刃體,以窄刃平面無槽、上寬下銳的佔多數。此器是波斯沙法畢王朝阿巴斯大帝(A.D.1587-1628)所用的刀。
十七世界印度北部蒙兀兒帝國「青灰玉花式大盤」,玉質,高4.7cm(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青灰玉質。< /span>

十八世紀中葉,清高宗征服天山南、北的回部與準部,稱這塊新領土為「新疆」。由於清朝皇帝的賞識,以花葉紋為主要特徵的蒙兀兒玉器,及遠在土耳其,但風格近似的鄂圖曼帝國玉器,大量經新疆的回部呈貢至北京,宮中多統稱為「痕都斯坦玉器」。在長期的交流之下,北印度玉工也吸收中國的風格,此次展出的「小爵杯」,既選擇中國古銅器的造形,又雕飾蒙兀兒花葉紋,揉合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藝術精髓,創作出溫潤雅緻的作品。

●印尼皮影戲偶․面具

東南亞各地區的面具與皮影戲,代表了其傳統文化的重要面向。在這次展覽中我們選擇以印尼的面具和皮影戲偶為切入點,帶領大家進入東南亞豐富的傳統文化世界。

東南亞許多地區都有皮影戲的傳統。其中印尼爪哇的皮影(wayang kulit)在西元一千年之前便相當流行。印尼皮影戲的起源與傳統巫術有關,皮影被當作是祖先的化身,巫師則扮演溝通已逝祖先與生者的角色。隨著爪哇的印度教化與回教化,皮影戲的傳統巫術色彩雖逐漸淡化,但仍帶有相當的神秘性。直到今日,皮影戲的演出仍常與消除災厄有關。這次展出的戲偶身軀為木製,手臂為皮革。

印尼面具主要是結合音樂和舞蹈來表演,以爪哇和巴里島兩區最為著名。面具的起源與宗教祭祀有很深的關係,但在爪哇現今多只作為藝術性的演出。爪哇面具皆為木雕加彩,貴族人物的臉部通常沒有特別的表情,冠上以金彩裝飾,讓人感受他們高貴氣質與不可一世的風華。動物面具的造型則較為活潑,根據角色性格不同而變化,個性鮮明突出。
(本文圖片提供:台北故宮博物院)

十九世紀印尼爪哇之女子面具木刻(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藏)。印尼面具的起源與宗教祭祀有很深的關係。爪哇面具皆為木雕加彩,種類繁多,有冠上以金彩裝飾的貴族人物,也有造型活潑的動物面具。根據角色性格不同而變化,個性鮮明突出。此女子面具表情肅穆,以金彩點綴冠飾,強調其高貴氣質。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經過家屬數次協商後,十月二十四日過世的蔣宋美齡女士追思禮拜將於十一月五日舉行,地點選在曼哈頓公園大道上的聖巴特教堂。蔣夫人的孫媳婦蔣方智怡預計明天中午透過駐紐約台北經文處發佈新聞說明細節。另外,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及前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昨晚十時十時搭乘長榮班機抵達紐約。郝柏村表示是以私人身份向蔣夫人致哀,並且強調,蔣夫人是二十世紀最傑出女性,無論如何隆重的喪禮都無法彰顯她對中華民國的貢獻。
  • 北京故宮繪畫館將於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六日,展出台灣畫家周澄書畫篆刻作品。這是繼已故攝影家郎靜山後,北京故宮再度舉辦台灣藝術家作品展,也是故宮繪畫館首次舉辦當代華人畫家個展。新華社報導,周澄書畫篆刻藝術研討會今天在北京恭王府花園舉行,兩岸書畫藝術家及致力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人士數十人與會。
  • 北京故宮博物院今天起展出台灣書畫家周澄的書畫作品。這是北京故宮繼已故攝影大師郎靜山後,第二次展出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北京故宮副院長蕭燕翼在開幕現場表示,北京故宮與台灣民間有許多交流,但與台北故宮則因為一些因素缺乏互動,希望兩岸故宮能加強交流,例如合辦展覽。
  • 故宮「天子之寶」特展,將於十一月二十日移師舊西德臨時首都波昂展出,波昂是該特展主辦單位德國聯邦展覽館所在地,加上該展覽館可用空間比柏林老博物館大,預料展覽內容將會更加精采。策展人馮陶文淑表示,鑑於柏林展出時有不少參觀者無法於短時間參觀完畢,所以,這次將在展覽廳中間另闢一個休息廳,可喝水、看書、聽音樂,而這也將是德國聯邦展覽館開館以來破天荒的做法!
  • 北京市通州區文物管理所在通州東關大橋附近的運河邊,發現十個鏽跡斑斑的大鐵錨和三艘古代沉船。北京日報報導,通州區是在東關大橋以南施工舖設污水管道時,在地下挖掘出高一百七十公分、寬一百八十公分的涵洞,隨後發現十個大鐵錨,最大的有一百七十公分高,五十多公斤。文物工作人員在清理鐵錨時,又意外發現三艘古代沉船。報導說,在沉船周圍,文物工作者還找到半塊建故宮用的金磚和大量宋明碎瓷片。金磚上所嵌的印章字跡清晰,寫著「天啟陸年分燒貳尺細料」。
  • 北京故宮博物院從去年十月起大規模維修,工程分成三階段推進,預計二○二○年完工。北京人民網報導,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指出,整修計劃擬分三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從去年十月至二○○五年十月,維修故宮午門、欽安殿和中軸線周圍廡房;第二階段從二○○五年十一月至二○○八年奧運前,將整修故宮中軸線主殿例如太和殿、乾清宮以及東西六宮;第三階段從二○○八年至二○二○年完工。
  • 〔自由時報記者戴文祥╱苗栗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杜正勝昨天首次為選舉站台,他批評連、宋的「一中」說法分別是「白日夢派」與「投降派」,並呼籲台灣人民要團結起來,否則過去三年多的努力將會白費。

      杜正勝昨天出席苗栗縣挺扁後援會成立大會,他致詞時表示,他過去一直在中央研究院等單位做研究,這是他生平第一次為選舉站台,因為他認為這是台灣的關鍵時刻,台灣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否則過去三年多的努力將會白費。

      他表示,台灣的問題出在憲法,國民黨主席連戰說「一中就是中華民國」,但世界上並沒有人這樣講,連戰走遍世界,竟然會這樣說,實在莫名其妙。

      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說「一中是屋頂」,但全世界也都知道,「一中」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若承認這樣的屋頂,豈不是投降?倘若說宋楚瑜的「一中」是「投降派」,那連戰的「一中」就是「白日夢派」。

      他表示,台灣人民要認清此一事實,明年的總統大選,是台灣回復本來面目、不活在虛幻大中國意識中的一次重要選擇,只有靠台灣人共同團結與努力才能達成。

  • [記者謝亞晴╱台北日本採訪報導]故宮博物院(台北)之「人命千金—院藏古代醫藥圖書特展」將展到十二月底,院方表示,院裡收藏之古代醫籍涵蓋層面頗廣,希望民眾可以從史料中看見古人對生命的尊重及蘊藏的活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