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稱百年內世界面臨第六波生物大滅絕

工業文明無節制 生態浩劫 人類「唇亡齒寒」

標籤:

【大紀元10月1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工業文明的發展﹐滿足着人們的物質享受﹐卻也破壞自然環境。越來越多的學者發出警告﹐如果不加節制﹐人類將自食惡果﹐面臨生態與氣候持續惡化所帶來的「自然界大反撲」。

根據“科學”雜誌于近期發表的「全球兩棲動物評估」,全球兩棲動物多達三分之一已瀕臨絕種,地球正面臨第六波的「大規模生物滅絕」。

根據這份報告,全球已有1856種兩棲動物(32%)瀕臨絕種。相形之下,鳥類有12%、哺乳動物有23%瀕臨絕種。43%兩棲動物數目下降,數目增加的種類不到1%。數目持穩的種類只占23%。兩棲動物災情慘重的主因包括空氣和水汙染、棲息地破壞、氣候改變、外來物種為害,以及被人抓去當寵物買賣。

第六波生物滅絕的概念在科學解早已提出﹐如今正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同和關注。根据裡基和利文編著的《第六次滅絕》一書 (”The Sixth Extinction,” by Richard Leakey and Roger Lewin ),我們人類所生存的這個星球在過去的近五億年中發生過五次物种大滅絕,每一次滅絕都造成不計其數的生物的消失。其中最為人知的兩次是恐龍的滅絕和森林滅絕產生大量煤礦。科學家們認為,第六次滅絕將會完全是由于人類的行為所造成。

据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覆蓋全球陸地三分之一面積的森林,就有2.4%在近12年中消失了,在非洲,有一億三千万英畝的森林在過去十年中被砍伐貽盡。世界自然基金會根据全球數百种鳥類、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和魚類的數目變化,訂出一項“生存星球指標”(LPI)來衡量地球的生態狀況,然而卅年來,這項指標已經遽降37%。

另據路透社消息﹐世界自然基金(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物种計划組主任蘇珊‧列勃曼博士(Susan Lieberman, director of the Species Program)曾經透露,在未來的50至100年內,很可能爆發一場由人類行為所導致的物种大滅絕。《第六次滅絕》一書的作者則估計,在未來100年內將有近一半的物种消失貽盡,甚至一些較為保守的科學家也都同意一場大危机正在慢慢逼近。

台灣學者﹐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邵廣昭表示,生態學者早就提出警告,地球正處於新一波生物大滅絕的「進行中」,此波不同於前五波分別歷經漫長年代才出現,而是快速在百年間發生,而且肇因於「人禍」。這也是為什麼聯合國要發起「生物多樣性公約」,全球有188國簽署的原因。

科學家們強調,兩棲動物滅絕和生態環境惡化息息相關,而大自然的生態環環相扣,人類難逃影響。舉例來說,森林如被破壞,棲息其間的昆蟲、動物會死亡、滅種;森林猶如地球的肺,可調節二氧化碳、涵養水份,森林變少會造成氣候變遷,隨之而來的乾旱、災害氣候不只會奪走人類的生命財產,也影響糧食產量,人類還會面臨飢荒威脅。

此外,物種的減少,還會帶來不可知的影響,因為即使是化學藥品,有40%以上的原料都來自於地球上的動植物,當其他物種滅絕時,人類也「唇亡齒寒」。

考古界發現了多少曾經燦爛的古文明遺跡﹐而周邊通常都是荒地,就是當賴以維生的周邊自然環境被破壞、以致無法供應人們使用,文明與自然「共生共亡」的明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宋楚瑜:立委選後 親民黨絕不會泡沫化
美國大選:國會與州長選舉大勢分析
西藏冰河熔化可能導致下一世紀生態浩劫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堅稱愛滋病毒是生物戰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