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速進模式能否持久?

標籤:

【大紀元10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方冰紐約報導)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令世人矚目。但是其發展模式能否持久也倍受關注。有些經濟學家把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概括為“借來的經濟增長”,認為這種模式違反經濟發展規律,難以持久。

*“借來的經濟增長”*

持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為“借來的經濟增長”觀點的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在世界原材料價格大幅度攀升的時候,仍然以超低價格作為競爭手段出售中國產品。這種奇怪的“高價買入、低價售出”的模式是難以持久的。

*低價出口為退稅*

旅美經濟學家、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者何清漣用中國外貿出口退稅制度來解釋這種“高價買入、低價售出”的模式。何清漣指出,中國出口產品並不能盈利,維持生產的辦法不外是政府補貼。

何清漣:“比如紡織品,它出口退稅高達百分之17,世界上現在哪裡有一個行業能夠有百分之17的利潤?所以廠商哪怕那個產品一分錢不賺,但是他可以只靠著出口來在政府這裡退稅,然後實現自己的利潤。”

*何清漣:犧牲勞工利益引外資是國策*

何清漣認為,中國政府從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以退稅補貼發展外貿,這樣做到最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資到中國投資。而政府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必須維持中國勞動力的競爭性。她說,“ 犧牲中國勞動力的利益來吸引外資是中國各級政府心照不宣的一項基本國策”。

何清漣:“中國的勞動力是全世界最低廉的。他沒有任何福利,僅僅就是維持自己勞動力本身的再生產,而不是維持勞動力的家庭再生產。”

何清漣認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是通過犧牲中國勞動力的利益、靠借外國資本家的錢來實現的。她的一項研究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全國累計出口退稅欠款高達2477億元,而今年的欠款餘額可能會突破3000億元。為了緩解這一困境,中國政府今年提出要調整出口退稅制度。但是她表示,這僅僅涉及外資稅收和某些費用,獨獨沒有提及勞動力的收入。

*徐滇慶:全國大施工,代價在銀行*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經濟系教授徐滇慶,也是持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為“借來的經濟增長”觀點的經濟學家。剛剛從北京講學歸來的徐滇慶教授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代價沉積在中國的國有銀行。中國是一個國民儲蓄大國,儲蓄率高達38%到40%。國有銀行把這些儲蓄低效率地貸給國有企業,大量的國有企業一窩蜂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帶動了基本建設項目。科技園區、開發區、大學城,到處在施工,即便是一個小縣城也要把廣場修得非常宏偉。

徐滇慶:“好比說,現在全中國有54條地鐵在施工或者在申報。地鐵就是修100條都好,問題是有沒有這麼多錢?現在開工的錢,是銀行給的貸款,那麼地鐵完工之後能不能還債?這個問題是非常明確的,就是不能還貸。”

*貸款到期日,銀行危機時?*

徐滇慶說,由於地鐵是公共交通工具,必須維持低票價,所以全世界地鐵除了香港之外都賠錢。因此徐滇慶說,等到這些地鐵項目貸款期滿,中國銀行危機就要發生了。

徐滇慶:“一旦到老百姓要提錢,或者對銀行沒有信心的時候,大家一起來擠兌,銀行可就沒有辦法應付了。這些都是我們當前說必須要解決的嚴重危機。”

*宏觀調控的得失正誤*

徐滇慶認為,中國的宏觀調控應該調整政府行為,應該管政府的官僚主義,而不應該管市場競爭。可是這次宏觀調控該管的沒管,反而管了不該管的。

徐滇慶:“把民間的鋼鐵企業整得一塌糊塗,而那些政府項目因為有後台,有領導批字,所以管得並不多。最近得到消息,大概有幾百個開發區停止建設, 對土地的審批也加強了控制,這些都是應該做的事情。”

*發展中國家都“借來增長”?*

美國西東大學經濟系教授尹尊聲指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幾乎無一例外都要靠外來投資,或是出口來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說都是“借來的經濟增長”。

*尹尊聲:經濟增長兩條件都會持續*

尹尊聲認為,中國經濟增長能否持久,主要看兩點,外國是否繼續到中國委託加工,中國的勞動力加工是否具有競爭性。他認為,除非西方國家為保護本國製造業,不再到中國委託加工,或者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比中國還要便宜,搶走中國的製造業機會,中國的經濟增長才會停滯,但是這兩個條件現在都不存在。

尹尊聲:“西方國家,包括歐洲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可見的十年,或再長一點時間,大概不會把它的製造業拉回到本國;而中國現在的勞動力市場巨大無比,目前失業的壓力還很大,所以促使中國的勞動成本在短時間內還不會大幅度上升。”

*美中勞力價格比>27:1?*

尹尊聲指出,美國現在勞動力平均小時價格為27美元,其中包括了福利,而中國連一美元都不到,甚至印度的勞動力價格都高於中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龍永圖﹕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面臨三大難題
中國社科院建議提高利率 
中國消費信貸市場分析
東協與美貿易額超過美中貿易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