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浙大學生 包圍台生宿舍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羅碧、黃以敬╱台北報導〕陸委會及海基會昨日表示,有關報載中國浙江大學台灣留學生遭到包圍事件,迄今尚未接到家屬之陳訴與聯繫,目前正針對媒體的報導進行了解。

海基會副秘書長詹志宏表示,由於台灣赴中國就學之留學生,目前並無組織,也未向陸委會或海基會報備,因此關於台灣留學生的人數、身分,十分缺乏,將設法了解相關狀況,若有家屬提出陳訴,海基會將再處理。

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說,陸委會未接到來自家屬的任何陳訴意見,將密切注意此事之真實性與未來的發展。

教育部官員昨晚表示,不清楚此事,並重申台灣不承認中國學歷,也不鼓勵台灣民眾前往中國就學,目前也沒有輔導機制,如果民眾執意要前往就學,可能自己要多留意自身安全。

台灣留學大陸青年學生發展協會理事長朱榮彬現在在台灣,對於浙大事件始末還在設法了解中,不過他表示,台灣留學生和中國學生間存在相當大的文化差異及貧富差距問題,一不小心就可能發生嚴重衝突。

朱榮彬表示,台灣留學生和外國留學生在中國時,向來和中國學生住在不同區塊,平常很少互動,一旦有摩擦或衝突時,一不小心就會被渲染。

操弄民族主義 將自食惡果

中央社╱特稿

浙江大學一件單純的網路拍賣行為,竟演變成當地學生包圍外來生宿舍風波,讓人始料未及,更覺得不可思議,究其根源應是過度膨脹的民族主義情緒作祟所致。中國人希望「站起來」,但動力若僅僅依靠盲目的民族情結,終將取禍。

許多在中國就學或工作的台灣人士獲悉此事,幾乎都直覺認為,一件小事竟能被無限上綱到這等地步,簡直太荒謬。

一位在中國攻讀歷史博士的台灣學生說,中國的「現代民族主義」思潮節節升高,與經濟地位提高,以及清代和二次大戰遭外國欺壓有關。但是,針對韓國生倒不盡然,而即使在兩岸僵局的思路矛盾下,台灣也未必就是民族主義情緒的宣洩對象,但有可能因某些個人觀感與情感因素,假借名義導致混淆。

另一位在中國多年的台商認為,如果真的有大陸人把台灣當成「違礙」中國民族主義發展的箭靶,大陸媒體難辭其咎。

一名在浙江的台商認為,無論商場或官場,彼此間多能理性相待,但「愛國學生」理性不足,容易受到挑撥與煽動,可能成為破壞社會秩序的亂源。

例如,今年6月,張惠妹原計畫在杭州獻唱,結果被浙江大學「愛國學生」質疑她有綠色色彩抗議。再者,今年8月在北京舉行的亞洲盃足球賽中日冠亞軍賽,中國球迷竟因輸球對日本球迷及使館人員施暴。

這些情況都是無限上綱的民族主義情結與盲從的結果,而這種情緒又與中國自小學到大學安排政治課程、過份灌輸「愛國思想」有關。

北京當局千方設法封鎖認為不利於中國形象的新聞網站,卻一味放任自視捍衛民族主義者的言論,無形中似有鼓勵的意味,一旦發生事故再以「民意」為由推諉塞責,也值得檢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同樣道理,如果學生可以輕易被借用維護民族尊嚴或民族主義者唆使生事,難保不會被有心人士假借名義操弄導向其他方面,中國官方反而落得自食惡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