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一名新闻记者殉职之后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5日报导】(据中广新闻李盛雯报导)10月25号,台湾媒体界同感哀悼,因为一名三十岁的台视记者平宗正,在采访台风新闻时,不幸落水溺毙殉职。

令人鼻酸且不忍的是,根据当时也在现场的华视记者李文耀转述消防队员的说法,平宗正在落水前奋不顾身,让救难人员先抢救一同落水的女记者;而和他一起被大水冲走,但是幸运被救回一命的联合报记者杨惠琪则看到,在他灭顶前的最后一瞬间,手中紧紧抱住不放的,是摄影记者视为第二生命的摄影机。

平宗正罹难之后,台视上上下下笼罩在一股哀伤的气氛当中。晚上七点钟的晚间新闻一开始,主播苏逸洪先向观众介绍这位年纪轻轻就殒落的新闻记者。

从殉职的主新闻,一路播到他的家人、他的同事和他的作品,以及总统和游揆的哀悼,新闻中的十分钟,记录了平宗正三十年的人生。

从他过去留下来的影像和声音当中,观众终于再一次看清楚这位或许过去从来不曾认识的台视记者。

他的同事说,整理他的作品,是他们所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当灾难发生时,媒体记者就像作战一样,在新闻的现场冲锋陷阵。

平宗正的殉职,震惊各界,无论是他自己的家人、媒体同业或是其他记者的家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许多台风天还在上班的记者都接到家人的电话,第一句话就是问:你现在人在哪里?家人的担心溢于言表。

平宗正的意外令人万分遗憾,然而另一方面,却也再次突显了记者采访时的安全问题。师大大传所所长胡幼伟指出,新闻是一种价值,但是和记者生命的价值比较起来,生命的价值应该比新闻更重要。

这次事件之后,媒体主管应该要考量到记者的安全问题,不能一味要求刺激画面,而第一线的记者,当发现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时,也不要认为临阵脱逃是不专业的表现。

文化大学大传系助理教授赖祥蔚表示,台湾媒体的高度竞争压力,过去许多灾难新闻的处理方式早就遭到抨击,许多记者的作为都很危险,只是过去幸运,没有发生意外。

平宗正事件是一个不幸,但是希望以后不会再有悲剧发生。当媒体记者在电视镜头前强调,风大雨大,记者连站都站不稳的时候,试问,万一真的一个站不稳而发生意外,责任究竟该由谁来负担呢。

纳坦台风让台视失去一个认真拼新闻的好记者,让我们的社会失去一个在关键时刻愿意舍己救人的好典范,更让一手带大平宗正的爷爷奶奶,失去一个贴心孝顺的好孩子。家人的痛、同事的痛以及社会的痛,都唤不回三十岁的年轻生命。

记者殉职之后,台湾记协和阅听人监督媒体联盟陆续呼吁,新闻从业人员在满足民众知的权利之外,也别忘了自身安全,以免造成更大的负担和遗憾,包括中视等媒体也宣布,帮所有记者买了意外保险,让他们为新闻冲刺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诚如一名医院公关在台风天发给所有坚守岗位的医药记者的电子邮件内容中提到的:┌听到记者发生意外,真替大家担心,为工作拼命,但是谁替你承担风险呢,出门回家路上,要多小心┘。风雨中依旧为观众听众读者持续守候的记者们,是否真的了解:生命和新闻不是二选一的课题,新闻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的道理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