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放棄連任主席 港輿論關心民主黨發展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21日電)擔任香港民主派第一大黨民主黨主席僅兩年的楊森,昨天宣佈不會在下月民主黨改選中競逐連任。本地輿論關注的是,楊森離去後,民主黨的方向和路線是否會產生變化。

民主黨主席楊森昨晚突然宣布,放棄在12月民主黨改選中角逐連任,為該黨在今年立法會選舉失利承擔責任。不過,楊森表示,雖然不再角逐連任民主黨主席,他卻對政制發展仍有很大抱負,不會像李柱銘般「全退」,他會在黨內擔任其他職位。

對於楊森宣佈不再連任黨主席,李柱銘表示,不想評論楊森的做法。不過,他認為楊森在作出有關決定後,整個人輕鬆了不少。

星島日報評論認為,楊森的辭去,外界關心這是否意味楊森上場後鼓吹的「理性務實、中間兼顧基層利益、不改立場、願意與中央對話」的溫和路線將改變。可是,楊森強調,民主黨溫和路線不變,因為這是黨內的主流意見。

政治學者蔡子強認為,楊森在任時,刻意與政府保持一種友好關係,可是李永達對北京和特區政府都沒有期望,因此這方面可能會出現些微改變。他相信,這次楊森是抵受不住壓力而下馬,對宣洩黨內怨氣或有幫助,但卻無助於解決民主黨現在面對的危機,包括民主派的高道德地位被四十五條關注組搶去。

此外,蘋果日報評論指出,楊森決定不連任民主黨主席,為民主黨下月改選掀起序幕,有民主黨成員形容黨內「群雄並起」,除了主流派外,匯點系統、少壯派殘餘力量以及最近積極冒起的黨內改革派,都有意在改選中分一杯羹。

有民主黨人分析,楊森選擇不連任,是不想出現選舉失敗,被踢下台的尷尬局面,並不代表主流派會讓出主導權,他們必定會緊握中委過半席位,並阻止少壯派、改革派進入民主黨常委。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稱,9月份立會選舉後,除外界有要楊森下台的聲音外,黨內也有人為12月改選部署,務求迫主流派改革;而張炳良退黨,也觸發黨內匯點系統「重出江湖」,加上前黨主席李柱銘提出要有人出來與楊森競逐主席,推動黨內改革,矛頭都指向主流派及楊森,楊森選擇「光榮下台」,有助主流派重新拉攏較溫和的匯點系。

不過,主流派如意算盤是否打得響,還要看黨內兩大元老李柱銘及司徒華的態度。雖然黨內估計主流派屬意現任民主黨副主席李永達做主席,何俊仁留任副主席,而一些年輕地區骨幹如范國威、黃成智、陳竟明等有機會取得新增的副主席席位,但一切仍要視兩位元老的態度。

楊森於一九七四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是活躍的學運份子,其後一直從事社會運動。一九九一年循直選晉身立法局,任議員至今。二零零零年民主黨內鬥最激烈時,楊森是其中一位與「少壯派」關係最惡劣的黨領導,其後多位少壯派成員退黨。

二零零二年李柱銘任期屆滿,向以作風強硬見稱的楊森,在沒有對手下當上主席。二零零四年立法會選舉中,由於選舉策略及配票問題,李柱銘的「告急牌」間接導致前線何秀蘭落選,不少選民要求楊森下台負責;當時他公開表示無意下台,並否認選舉失利。

相關新聞
納德要求新州重新計票以證明開票結果無誤
民調:台灣民眾高度認同主權獨立 盼台美關係正常化
美國會民主黨人促改革情報系統
美參議員指責中國對美封閉市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