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部份經濟體被忽略 FTA機制有檢討空間

標籤:

【大紀元11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三10日電)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uncil,PECC)貿易論壇主席 Robert Scollay 史考雷今天表示,全球盛行簽定 FTA( 自由貿易協定 ),但未注意到某些中小型經濟體被排斥在外,現行合作機會應有重新思考空間。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天舉辦「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協定展望」研討會,邀請 PECC 貿易論壇主席史考雷、日本委員會秘書長豐川真喜雄等專家發表演講,進一步探討未來發展趨勢。

史考雷首先表示,APEC(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強調會員國間平等對待,但實際在進行 PTA( 優惠自由貿易協定,FTA 是其中一種 )協商時,卻經常形成權力大的國家對權力小的國家有較大影響力,這與 APEC 精神違背。

加上 PTA 洽簽過程中又常涉有政治因素,例如美國傾向優先與中國及日本洽談合作,這些都違背會員國間平等精神。

史考雷指出,目前在東亞經濟區域內,東協加 3國 (中國、韓國與日本 )的結盟要成功,除了中國及日本要先解決岐見,可能還要再與美國協商解決岐見,在這過程中,某些中小型經濟體被邊緣化,沒有與他國討論合作,以上這些因素,不得不讓大家重新思考 PTA的未來發展。

此外,PECC 日本會秘書長豐川真嘉雄指出,冷戰結束後,共黨體制國家也加入,全球經濟出現重大改變,1999 年底日本與新加坡協商合作時,了解合作應是雙邊與多邊攜手並進。

豐川真嘉雄表示,目前全球已有 140 國簽定的FTA 生效,以日本為例,目前簽多邊貿易協定有 5 項考量重點,包括以地理鄰近國家優先,讓產業有立即發展空間、開發程度相近、優先與 WTO 會員進行協商、不與過度關心敏感產業對象合作、優先與東協、南韓等準備好協商國家優先協商,並盼能自經濟擴展至政治合作。

PECC 加拿大委員會主席胡元豹表示,從加拿大觀點分析,APEC 強調自由主義,但亞太地區經貿環境逐漸由 FTA 主導,在協定及合作內容愈來愈多樣化,他提出 3 點觀察。

首先是絕大部分協定可以在東亞經濟體內進行討論,雖然中華台北缺席,未來是否能成功創造出東協加三國的貿易區,他預估,在2010前可能還不會有確切的結論,應還停留在自由貿易討論,未來協定洽簽及爭端解決,都還有待解決。

其次,跨太平洋的PTA例子較少,但成功機會卻較大,顯示跨太平洋經濟還是有很好的合作機會。

第三,東亞國家愈來愈重視印度,加上印度本身也很積極,提出與日本、中國、韓國合作,等於是東協加四的理念。90 年代印度發展為重要資訊國家,全球各國開始重視,胡元豹預估經濟重點會往印度及跨太平洋發展。

雖然東亞區域合作已超越貿易行為,但他認為,PTA 將是加強東協運作的最主要機制,在此情況下,東協或 APEC 要成為長久機制,還要一段時間

胡元豹強調,企業界很多人批評 APEC 沒有達到當初的目標,依現行 FTA 方興未艾風潮發展,有一個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協定是好的,但長遠來看,亞洲地區還是需要一個更積極的角色。

相關新聞
東協考慮降低本國自製率規定增加招商吸引力
澳美自由貿易協定仍須研商
APEC年會 台籲速實現茂物宣言
學者:美大選不論誰贏 FTA短期恐無進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