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教訓董建華:提高施政水平

人氣 31
標籤:

【大紀元12月21日訊】(亞洲時報 林綺慧撰文)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見香港特首董建華時,特別當著澳門特首何厚鏵的面,提醒香港特區班子要“加強團結”,“以人為本”和“不斷提高施政水平”。從這番說話可以得知,胡錦濤雖然日理萬機,但他對香港特區政府近日一連串的施政失誤,可謂是瞭如指掌。

中新網報道,胡錦濤12月20日會見了前來出席澳門回歸祖國五周年慶祝活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據報道,胡錦濤特別提出:要加強團結,和衷共濟;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要不斷提高施政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這次破天荒打破慣例,安排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到澳門述職。一般而言,述職應該在北京進行。另外,這次述職也包括了大部份香港高官,除了在香港坐鎮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外,所有董內閣閣員猶如小學生般,站著聽胡錦濤的“訓示”。通過電視轉播,所有香港觀眾都清楚看到董建華跟其閣員所顯露的表情。

有分析指出,胡錦濤重申要香港政府加強團結,和回應民眾關注議題,以及要不斷提高施政水平,極可能與香港近日一連串施政失誤有關。在這些事件中,又以“領匯上市失敗”事件最惹人關注。

特區政府面對日益嚴峻的財政赤字,特別計劃分拆官辦的商場及停車場上市,成立“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欲藉上市計劃套取一筆龐大資金。可是,有住在官營房子的居民入稟法院,指房委會將商場和停車場分柝上市違法《房屋條例》,最終特區政府被迫擱置在12月20日上市的計劃。

這次事件中最備受爭議的是,董建華在16日忽然跳出來,指斥“有人在幕後有人操縱事件,有人不顧及社會整體利益,損害香港營商環境”。其後,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也在同一天批評入稟法院的基層居民。董建華班子的發言,立即惹來批評,指“有人搞事”的說法沒有建設性,無助解決問題,反更製造社會分化。這次胡錦濤強調“團結”,外界立即指,有可能跟董建華說出“分化社會”的指控有關。

又有評論指出:因為在香港特區政府未有做足諮詢工作,急於求成,才會累及領匯上市進程。所以,胡錦濤所謂“不斷提高施政水平”,應該是勸諭特區政府要汲取教訓,不要一味把責任推給無權無勢的草根階層,甚至出言製造社會分化。

胡錦濤提醒特區政府要“以人為本”的評語,可能跟特區一直給外界一種“不體恤民情”的印象有關;在領匯事件中,身為堂堂特首的董建華竟然跳出來批評一名無權無勢的小市民,這就給外界一種印象,好像是特首在開動一個龐大的政府機器在欺負一個小市民。

可惜,董建華述職後仍沒有認錯的跡象。他在20日回港召開記者會指出,不覺得在會面中,胡錦濤有責備或教訓之意。董建華指:胡錦濤提醒香港政府要總結經驗、要找出不足地方,並認為胡錦濤說得非常好,以及指“應該正面去看胡錦濤的講話”。

胡錦濤20日出席澳門第二屆政府官員就職典禮,原本同樣作為行政長官的董建華,到澳門出席慶祝活動合情合理,但奇怪的是,中央卻同時安排董建華到澳門向胡錦濤述職。過往7年來,董建華都是到中央政治中心——北京向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述職的。

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18日強調,安排董建華在澳門向胡錦濤述職,只為了方便,並不存在“降格”問題。他並指,今年兩人已見了很多次,不久前在智利才剛見過,這次安排對兩人來講都是方便,重申中央對香港也是高度重視的。雖然陳佐洱強調這次安排不是“降格”,不過以一個特別行政區首長身份,到另一個特別行政區向中央領導人述職,始終不大恰當。

胡錦濤和董建華這次到澳門的目的,本應是慶祝澳門回歸五周年,以及出席澳門第二屆政府官員就職典禮。結果中間卻加插了董建華述職的項目,顯得有點突兀,更何況胡董兩人一個月前才在智利會面過。

這次中央對董建華述職待遇,與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主政是相比,可說有天壤之別。江澤民過往多是在中央政治權力核心中南海,接見述職的董建華。董建華被視為江澤民欽點的香港行政長官,江澤民亦一直厚待董建華,除了在接見的規格上可以看到外,每次會見董建華,江澤民對他的施政都是只讚不彈,江澤民甚至在香港回歸短短5年來,到訪香港4次。

更奇怪的是,陪同胡錦濤出席的除了中央官員外,還包括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這次講話內容完全是針對香港情況,但中央卻安排另一個地區行政長官出席,這項安排顯得極不尋常。

過去董建華和何厚鏵曾試過一同在北京會見胡錦濤,兩人在2002年12月到北京述職期間,被安排同時與胡錦濤會面,當時胡錦濤剛接替江澤民出任中共總書記,仍未接任國家主席,仍是以國家副主席身份與兩人見面。去年12月董建華和何厚鏵雖同時到北京述職,但當時兩人是被安排分開向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述職。(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董建華對明年香港增長感到審慎樂觀
董建華稱絕不容忍貪污
港立法會選舉混亂  主因:行政策劃失誤
香港特首董建華決定就立法會選舉設立獨立委員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