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美國在華公司贏利少

標籤:

【大紀元12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陳蘇報導) 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中國人口眾多、經濟急速增長,美國公司在中國的贏利增長迅速,但是與世界上較小的市場和增長較為緩慢的經濟相比較,美國在華公司的業績卻乏善可陳。 總部設在香港的獨立研究機構“中國經濟季刊”在對美國在華企業的贏利報告做了分析之後說,中國這塊市場具有潛力,競爭環境極為激烈。比起世界上一些較小的經濟和市場來,美國在華公司的贏利增長速度與中國的人口及經濟增長不成比例。

*在華44億,在墨西哥143億*

“中國經濟季刊”計算,中國有十多億人口的市場,美國在華企業贏利從1999年的19億美元增長到2003年的44億美元,而在同一時期,美國企業在只有1千9百萬人口的澳大利亞贏利為71億美元;台灣和韓國的總人口為7千萬,美國企業在那裡的贏利為89億美元。墨西哥近年來為了吸引外國投資正在與中國展開競爭,美國企業2003年在墨西哥的贏利也達到143億美元。

因此“中國經濟季刊”認為,他們的調查結果與人們一般的想法背道而馳,外國公司在中國這塊巨大市場的贏利機會並沒有象人們估計得那麼高。

*掙扎者和賺錢者*

中國經濟季刊的總編輯周博對英國《金融時報》說,外國在華企業的贏利增長迅速,但卻是從一個很低的起點起步的。他說,很多外國在華企業為了贏利仍然在極為激烈的競爭條件下掙扎。他說,能夠在中國贏利的公司是利用中國作為出口加工基地,或者廉價商品來源地的公司,例如象沃爾瑪。能夠依靠產品輸華而獲得巨大利潤的有美國的汽車業和快餐業,比如通用汽車和麥當勞。

羅西格諾爾是美國對華食品與零售業投資的專家,幾周前他曾經表示,他看到很多美國500強公司由於在中國投資過多過快而遭到巨大損失,而那些在中國投資少於50萬美元的公司反而能夠在3至4年內獲得相當的成功。

“中國經濟季刊”的結論是,有朝一日中國市場也許會成為人們期望的那樣,但是就目前而言,中國是全球出口製造業這部大機器上的一枚最為巨大的大齒輪,外國公司最好還是到世界其它地方去尋找市場為好。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白領階級已達三十四萬多人
微軟324億美元分紅 蓋茨、鮑爾默囊括44億
周小川指出中國金融存在九大風險
台灣大紀元舉辦《九評》系列座談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