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動盪 美軍準備持久戰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12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宜君╱本報專用紐約時報十一日報導〕美國國防部與駐伊官員表示,伊拉克回教什葉、遜尼二派的反聯軍暴動問題若無法和平解決,美軍已準備展開持久戰,以兩套孑然不同的策略,因應兩種不同典型的造亂份子─對伊南的什葉派民兵展開毫不留情的攻勢;但以循序漸進鎮壓方法對付伊中的遜尼派,直到對方棄械投降。

 在美軍眼中,什葉、遜尼雖是不同類型的作亂份子,但都具有危險性,與二者進行都市戰,較面對其他敵人更複雜:圍剿遜尼派的戰事涉及奪回首都巴格達周遭城市的問題,必要時須與受困的遜尼民兵展開巷戰;對付什葉派,則須在伊南城市與分散成小群、難以捉摸的什葉派民兵展開一連串短暫、劇烈與局部性戰鬥,直到殲滅對方為止。巴格達的一名美方高層軍官表示:「我們正處於戰爭狀態。」

 美國總統布什十日發表每週例行廣播演說時,並未提及駐伊美軍過去一週來傷亡人數出乎意料的高,但他表示:「未來數週,我們的攻勢將會持續。」五角大廈高層與美軍官員重申,美方決定「正面迎戰且擊敗」伊南各地效忠什葉派激進教士沙迪爾的民兵。不過美國國防部高層官員承認,美方為了六月底還政伊人,正在籌組具廣泛代表性的伊國政府;現在與支持沙迪爾的民兵爆發衝突,並非適當時機,「攻擊追隨沙迪爾的民兵,並非任何人所希望的選擇」,「現在我們必須這麼做」。

 美軍根據情報評估,支持沙迪爾的民兵中,強硬派的戰士只有三、四百人,但可號召到三千至六千名步兵與同情者挺身追隨。不過,負責駐伊美軍行動調度的副主管金米特准將表示,美軍造成什葉派戰士大幅折損兵力,民兵失去了攻擊威脅性;美方已下令「摧毀效忠沙迪爾的民兵︱以謹慎、精確且強力的方式」。但控制庫特、庫法、納查夫與巴格達「沙迪爾市」區的什葉派民兵現已分散成小型組織,有些甚至消失不見,等待他日重出戰場。

 至於伊中「遜尼三角」的反聯軍抗爭,民兵過去數月來大多是利用路邊投擲炸藥、利用定時裝置發射迫擊砲或火箭砲,以及偷襲等美方稱為「開完槍就跑」的方式攻擊聯軍。不過最近一週,特別是六日造成十二名美軍陸戰隊殉職的拉瑪迪之役,民兵變成化整為零,但又彼此協調整合出擊。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遜尼三角是前薩達姆政權既得利益者的大本營;美方在此地區的挑戰,將是如何在與民兵交火的同時,贏取他們的心。

美人質下落不明 直升機也被擊落

〔編譯吳直耕╱綜合十一日外電報導〕在交戰一週後,美軍十日與回教遜尼派重鎮法魯加的伊國反抗勢力達成短暫停火協議。不過,被反抗勢力當作美軍停止對法魯加攻勢交換條件的美國人質湯瑪斯‧哈米爾則生死不明。此外,一架美軍阿帕契直升機十日於巴格達西郊遭到地面砲火攻擊而墜機,兩名機員證實不幸喪生。。

 在交火一週後,美軍與法魯加的反抗勢力達成短暫停火協議,並在十日早上十時生效。雖然停火協議成功維持,但法魯加市內仍偶爾傳出槍擊聲,兩名美國陸戰隊員遭狙擊手射傷,一名武裝伊人則在街頭衝突中遭擊斃。由於此一協議的期限僅到當晚十時(台北時間十二日凌晨二時),雙方代表正在談判延長停火協議。居中斡旋停火協議的伊拉克回教黨資深黨員胡瑟尼表示,下一個階段,美國陸戰隊將逐步撤出法魯加,由警方與伊拉克民防部隊(ICDC)接管。

 美軍去年在朝巴格達迅速推進過程中,曾刻意繞過大城市以避免和薩達姆部隊正面激戰;如今,伊國反抗勢力在包含法魯加在內的部分大城市大舉反撲;美國與伊拉克反抗勢力自五日起在法魯加交火,已造成四百名伊拉克人死亡、逾一千人受傷。伊國反抗勢力曾威脅,美國若不停止對法魯加的攻勢,美國人質湯瑪斯‧哈米爾的性命將不保。反抗勢力當時給美軍的底線是十一日凌晨六時。但時限如今已過,湯瑪斯‧哈米爾的下落仍不明。

 另一方面,一架美軍阿帕契直升機十日在巴格達西郊遭地面砲火攻擊墜機,這是自美軍去年四月推翻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以來的第九次同類意外。此外,在伊拉克南部回教什葉派聖城卡巴拉,好戰派教士沙迪爾所領導的民兵組織十日自行宣佈與駐紮當地的波蘭與保加利亞聯軍部隊停火三天(至十二日午夜為止),以免傷及正在舉行重大慶典的眾多什葉派回教徒。

日人質生死 就看關鍵 24 小時

〔編譯魏國金╱綜合東京十一日外電報導〕雖傳聞在伊拉克遭綁架的三名日本人質將於日本時間十一日正午獲釋,但隨著時間過去,人質的下落與境況仍不明朗,家屬的心情也從審慎欣喜轉而心急如焚。「伊拉克人權防衛聯盟」領袖德萊米十一日告訴卡達的「半島」電視台說,日本若不在二十四小時內撤軍,將開始處決人質。

  自稱是伊國調解人員的德萊米指出,「反抗組織給予日本政府二十四小時向伊國人民致歉與撤軍的時限,否則,時限一到,所有三名日本人質將在十二小時內處死」。綁架三日人的「聖戰旅」也要求正在約旦首都安曼搶救人質的日本外務副大臣逢澤一郎到伊國回教遜尼派城市法魯加一遊,以「親見美國陸戰隊對伊國人民進行的屠殺暴行」。

  人質危機嚴厲衝擊日本政府。日本共同通信社在人質事件後,於九、十日兩天進行電話民調,結果顯示,逾八成的受訪者認為首相小泉純一郎應對人質事件或未來日軍在伊境內的傷亡負有政治責任,若人質真的出現死傷,三十六%的受訪者認為首相小泉應立即下台。對於小泉堅不撤軍的立場,四十五.二%的受訪者表示反對,四十三.五%受訪者則表態支持。反對者微幅領先支持者。釋放人質的訊息首見於十一日稍早。「半島」電視台報導,綁匪發表聲明說,經過遜尼派的「回教教士委員會」調處,三名人質將於二十四小時內被釋放。日本自民黨幹事長安倍晉三於當日早晨也在朝日電視台說,透過許多外交管道收集到的資料顯示,人質危機可望於日本時間十一日正午左右落幕。

  當正午時間過去,人質下落仍不明。此時,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半島電視台已經播出人質進食的畫面,人質將在法魯加附近釋放,家屬與民眾焦慮的心情因此暫獲紓解。然而,「半島」隨後指出,「時事」等其他日本媒體引述該台的報導是錯誤的,「我們沒有做過任何類似的報導」。

  原本滿心喜悅的家屬開始心急如焚。攝影記者郡山總一郎五十五歲的母親郡山希美子哭著說,「我們原本以為正午之前可以看到我兒喜悅的臉,但我們尚未獲得任何證實,拜託,幫幫我兒」。十八歲志工今井記明的母親說,「我從今天早晨就一直等待我的兒子被釋放,但我們還沒有接獲任河的證實,我懷疑我兒子是否真的能回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上萬燕子聚集新豐  畫面令人驚嘆
伊拉克戰爭等同越戰   美國務卿鮑爾嚴加駁斥
內憂外患下  義大利航空陷入嚴重財務危機
英女王結束三天訪法之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