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者稱錢尼訪中國難做出有利北京表述

標籤:

【大紀元4月1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三日電)美國副總統切尼今天訪問北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副研究員達巍指出,這是非常重要的中美高層交往,兩國領導人將就兩岸、人權、貿易以及北韓核問題等交換意見,但切尼此行在兩岸問題上難做出有利於北京的表述。

達巍向香港商報說,切尼此行顯示,中美雙方可在台灣大選後「再互相確定一下雙方的政策,美國對選後情況到底怎麼看,中國又是怎麼看,這會使雙方的政策更清晰,也使雙方互相了解更多。」

達巍指出,切尼將重申美國長久以來的兩岸政策,也就是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以及台灣關係法的基礎上,支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還會表達反對台海任何一方企圖單方面改變現狀,並強調美國希望兩岸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分歧,「切尼應該還是說不支持台灣獨立,但有利於北京的表述可能性不太大。」

貿易逆差是中美關係一大問題,達巍認為,中美貿易還不到美國GDP總量的百分之一,美國就業情況也有自身結構問題,雙方應採取向前看的態度和積極的做法,解決雙方貿易逆差問題。

報導說,切尼這次訪問將向中國推銷美國核電站,每個核電站售價十五億美元,中國若購買四個,將減少兩國貿易逆差六十億美元。達巍說,切尼向中國推銷核電站,以加大美國在政治上的「砝碼」,這是一個強力促銷。

人權問題也是雙方可能討論的議題,達巍認為,在人權方面不會取得什麼進展,雙方可能還是各自表述立場,不會做出明確讓步。

朝鮮半島核問題是布什政府高度關注的議題,預料中美領導人將就此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達巍說,北京六方會談已進行兩輪,美國既希望中國在朝核問題上配合它,但在台灣問題上又對中國不太友好,尤其是最近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從中國角度看是「讓人費解、不友好及不明智的舉動。」中國還會繼續推動解決朝核問題,但美國最近做法會影響中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看法。達巍指稱,北韓問題和台灣問題都是東北亞安全問題,美國在朝核問題上有求於中國,但在台灣問題上卻做出一些不利於中國統一的動作,這將不利於解決朝核問題。

相關新聞
港六公屋戶瞞報物業被定罪
港社福界調查:九成半社工認為政府修例不恰當
鄒家成涉未經授權轉寄投訴信 辯方質疑法例無禁止
林世雄稱有信心任內解決港網約車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