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報指大陸經濟過熱問題愈見逼切嚴重

標籤:

【大紀元4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十四日電)香港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表示,北京當局上星期推出八項措施冷卻過熱經濟,包括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比率,反映出中國大陸經濟過熱問題愈見逼切嚴重;而大陸經濟能否降溫,將會是香港經濟與股市今年面對的最大風險之一。

社論表示,大陸經濟過熱,主要是鋼鐵、水泥、電解鋁、汽車、房地產等行業過度投資,生產規模超速增長,形成泡沫,這不僅使未來出現供應嚴重過剩,還有可能導致大批企業倒閉,加劇失業問題及使大陸銀行面對呆壞帳急升風險,變成牽連廣泛的金融危機。

社論指出,現時大陸經濟不單是過熱問題,而是冷熱交加,既有鋼鐵等行業發燒問題,也有農業、消費等熱度不足,加溫卻十分困難。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既要將熱的降溫,冷的「添柴」,至今的調控工夫,都是盡量差別對待。

社論預期,未來三個月是大陸遏制經濟過熱的關鍵時刻,如果去年至今的調控手段開始見效,大陸經濟可望「軟著陸」;如果未能收效,則北京可能要動用如加息等更嚴厲手段,卻要冒經濟緊縮過度、難再啟動的危險。因此,大陸經濟能否成功降溫,將是香港經濟與股市今年面對的最大風險之一。

另外,香港明報今天引述大陸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的話說,大陸現在出現的局部經濟過熱,實際上是現行體制引發的,包括地方政府過份參與經濟事務、貪大求快,胡亂投資所導致的。

胡鞍鋼認為,能否成功控制這場危機,已成為北京當局與地方政府的一場博奕;如果北京能在這場博奕中勝出,大陸經濟可望穩步向前,否則,不僅大陸會出問題,世界經濟也會被拖累。

胡鞍鋼指出,早在去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過後,他和大陸的一些經濟學者就提出,要警惕正在高漲的投資熱,因為在北京強調經濟建設前提下,各行業、各地方政府都以「大投入」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動力。

特別是中共「十六大」後,人們的投資信心和消費信心高漲,形成推動經濟過熱和投資過熱的增長慣性趨勢,這實際是對「十六大」的錯誤理解。

相關新聞
美林預期人民幣底今年底升值一成
劉賓雁:下一個泡沫是中國?
新增不良貸款威脅中國銀行改革
大陸經濟過熱  緊縮政策會將陸續出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