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美國「打工族」的生活寫照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26日訊】 (大紀元記者魏德、李天光編譯報導) 隨著許多工作流向海外﹐越來越多的美國專業人士也成了海外“打工族”。ZDNet網絡新聞社於4月16日刊登題目為“海外美國人”(The offshored American)的文章﹐報導了這些因工作緣故而旅居印度和中國的美國人的生活。作者認為﹐無論美國人喜歡與否﹐經濟發展的需求將使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躋身海外簽証的行列。

文章說﹐在印度﹐外國人的生活利弊參半。一方面﹐西方人即便薪水不豐也雇得起家傭﹐每年的高幅加薪仍極普遍。另一方面﹐你不得不忍受令人窒息的空氣污染、夜間的狗叫和官僚繁瑣。

尼達斯(Leo Niedas)是一名最近才移居印度Bangalore的美國技術工人﹐他為一個大型跨國技術公司經營一家印度子公司。他風趣地說﹕“(如果你)有點兒耐心、身上帶好零錢、能夠接受辦事要比在美國多花2到3倍的時間這樣的事實﹐就能在這裏過較舒適的生活了。”他說﹕“另外還要有心理准備–這裏公園不多。這裏看不到可以去跑跑步或扔扔飛盤的大公園。”最後他補充說:“現在每日停電司空見慣。”

文章說﹐盡管美國數千份編程和技術服務台的工作正在向諸如印度和中國等成本較低的地區轉移﹐但大公司發現﹐在海外設廠還是不同於在美國城市﹐如鳳凰城﹐開分支機搆。比如﹐在這些國家﹐文化、語言、甚至簡單的地理距離都會使得進行中的大型項目更為難以協調。另外﹐欲瞭解遠在這些國家分支的狀況或具體運作也已被證明並不如想象的容易。有些公司會從總部派主管人員前往短期考察﹐但往往存在難以摸到真實脈搏的危險﹐結果是所獲資訊不是過於樂觀就是過於嚴酷。所以﹐總公司似乎需要一位永久的中間人經常溝通於總部和分支之間﹐才能瞭解到真實的情況。

另一個和美國本土企業很不同的是﹐這些國家的本土工程師和當地經理們時常缺乏培養團隊的技能和創業的熱情﹐而這些精神在美國工作場所處處可以見到。作者認為美國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人要比發展中國家的人更能真正投入激情。

那麽在這些發展中國家中﹐美國工作人員又將會遇到什麽情形呢?文章說﹐比較普遍的情況是薪金較在美國時大為減少。儘管在印度工作的有些人享受全套海外工作人員待遇﹐即除其正常美國工資外﹐另加一大筆生活津貼。然而﹐許多海外工作人員所領年薪卻是更接近當地水準﹐約2萬5千至3萬美元。這已經高於印度編程人員約1萬8千美元的薪水﹐但卻低於在美國工作的外國人的可能所得。

但相對而言﹐他們卻能生活得很好。尼達斯說:“一套單元住宅﹐一輛配備司機的座車﹐一兩名幫助洗衣做飯的家傭﹐外加水電費加起來的年生活費用可低至1萬5千美元。要享受中高檔次也僅需2萬5千至3萬美元。”

尼達斯補充道﹐加薪也越來越普遍。過去兩年裏印度到處雇人﹐致使招工和跳槽人數猛增。當地人才平均加薪幅度為每年13%﹐但出色員工每年猛增25%或更多的亦非聞所未聞。有些公司甚至採用一年加薪兩次的作法。即使如此﹐依然怨聲不斷。尼達斯說:“這讓我想起90年代末。如果來了一位新人﹐大家都來議論新員工的薪水。”

文章說﹐語言溝通上的差異依然是一個巨大障礙。印度英語獨成一體﹐有其自身的短語、縮寫和母音發音。即使是講英語的美國人聽上去也常感太快。尼達斯說﹐更糟糕的是﹐某些下屬或助手人員卻盡力模仿美國口音﹐這樣他們聽上去像是來自芝加哥或德克薩斯。(一些警匪影片中的習語﹐如“帶你去兜兜風”(take you for a ride)等﹐也進入了當地詞匯。)你如何才能既糾正他但又不會惹著他呢?

尼達斯指出:“由於同樣原因﹐他們卻敢於指出你的印度語發音問題。”

自然﹐在那些國家民族自尊依然強烈。許多印度人堅稱﹐他們已經成為優秀的編程人員。但相反的是﹐那裏的美國人常常看著許多雜亂無章的印度網站抓耳撓腮﹐搖頭嘆息。其他地區亦是如此。中國的公司主管會不無自豪感地說﹐中國將成為下一個技術強國﹐他們認為印度和俄羅斯的政局不夠穩定。而俄羅斯也不服軟﹕他們較悠久的科學歷史使其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前列。與此同時﹐東歐人和拉丁美洲的工程師們卻在坐視所有眼下的超級強權在價格戰中敗出市場。從目前初布的結果來預測﹐未來的工作場所將象聯合國一般﹐什麼國家的人都有。

文章最後說﹐習慣自己開車的美國人到海外工作﹐必須要習慣坐在乘客座位上﹐讓別人載著你走。尼達斯說:“時常令美國人感到驚奇的是﹐多數時間有一名司機隨時等候你的叫喚﹐他會開車送你去進晚餐﹐然後會等你幾個小時。幹什麽都要計劃﹕與你的司機一道制定出門計劃。”尼達斯說:“晚上開車上路要當心﹐有些道路天一黑很難行駛。公交車、卡車和小汽車在不明顯的拐彎處超車或沒有打開車燈是經常的事﹐有些乾脆在市內打著刺眼的大燈。”(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邱義仁銜命赴美 溝通選後政策
聯合國特使:聯軍行動要小心
丹佐華盛頓火線救援獲北美票房冠軍
NBA湖人馬龍挑火箭  溜馬直落四晉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