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決普選群情洶湧 豈能代表主流民意?

標籤:

【大紀元4月27日訊】(亞洲時報記者林綺慧二十七日報導)在中國中央政府否決香港在第三屆政府以 “普選”程序產生後,中國中央媒體27日表示有關決定反映港人“主流民意”,對反對聲音置若妄聞。撇開香港人是否接受北京決定不計,分析家認為中國政府完全沒有提出任何令香港人相信日後特區政府的管治可以改善的方案或時間表,“一國兩制”勢必面對更嚴峻的考驗。

中國官方新華社在人大常委否決香港普選翌日表示,“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反映港人主流民意”。不過,在該社所刊載的香港中文報章中,偏偏沒有了反對中央否決普選的《信報》、《明報》和《蘋果日報》。這三份報章中,《信報》在香港財經界佔重要地位、《明報》是知識份子主要讀物,《蘋果日報》則是香港兩份銷量最高的報章之一。

《明報》27日的社評指,“凍結08年的普選議席在50%的水平,這與市民的期望相去甚遠。”社評認為, “在欠缺公眾討論情況下,直接為立法會的改革設限,並未有準確拿準民情。”

香港時事評論員林行止在《信報》專欄指,香港回歸後開始了以愛國愛港為參政標準的新局面,徹底改變了以往任人唯才的傳統。林行止認為,政治傾向成為參政的門檻,只會令原本精英治港變成愚忠或忽然愛國者治港,而有心有力有品又肯從政的極可能被排擠。

《蘋果日報》社評則指, “港人的行動、港人的意見、港人的訴求北京政府卻完全看不到、卻完全視若無睹;相反,它只是千方百計的找各種不是理由的理由來封殺07、08年普選,視港人民意如無物的做法。”

除了香港三家相當代表中產主流的報章反對中央否決普選外,香港也有學者指出,中央這次決定無助於改善香港日後施政。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表示, “若中央政府認為在立法會選舉前,先否定市民推行普選的願望,令民主派不能再將普選作為選舉議題的作法很天真。

他預計,香港市民由於無從改變現實,而將會在立法會選舉中,再次利用選票表達不滿,而民建聯將無可避免地,繼去年區議會選舉大敗後,再成為代罪羔羊。

蔡子強又認為,香港市民是對現時體制不滿,現在人大否定推行普選,甚至不給予香港市民討論空間,令市民怨氣更深。他指出,香港市民不會有強烈反抗行動或引發暴動情況,但無可否認會對香港未來失去信心。蔡子強指,香港應該不會再有大型的移民潮出現,不過以他所知,有不少人都將子女送往外國讀書,甚至勸告子女不要回港發展。

人大常委會4月26日否決了香港推行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全面普選的要求,也沒有列明香港的政改時間表。人大常委指香港的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可以改,但立法會內直選議員和功能組別議員各佔一半的比例將維持不變。(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港大律師公會指中國否決香港普選是草率決定
港民主派轟人大否決普選是「京官治港」
不普選 兩岸統一無期 民主派批京官治港
白宮指香港行政長官立法會選舉應遵守基本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