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防報告:中國將以殺手苽武器犯台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台北十九日電)台灣國防部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初稿已經完成,報告指出,中國可能在兩岸關係緊張、台灣孤立無援、內部政孰變及軍力對比失衡等四種時機對台動武,未來能以反輻射飛彈等「殺手苽」武器精確打擊,對中國而言,代價最小、成果最大的則是導彈威脅。

不過,由於軍方人事更替,這份初稿將等新任國防部長李傑及高層將官上任後,重新修訂,預計七月定稿,並正式對外公布。

初稿指出,隨中國經濟發展與綜合國力提升,連續十餘年國防預算呈二位數成長,軍力大幅成長,近年並積極從事三軍聯合登陸演習、反恐聯合軍演、強化新三打三防(三打指打隱形飛機、打武裝直升機及打巡航導彈;防精確打擊、防電子干擾及防偵察監視)演練,同時著重科研發展,研發「新概念武器」,並首次發射載人太空船,躋身太空強權之林。

此外,國防報告書認為,當前台灣面臨的威脅,中國部分包括政治、經濟上的威脅,以及心理上的威懾、外交上的封鎖、軍事上的威脅。

其中,心理上的威脅,國防部認為中國可能運用滲透破壞、以民促統、以商圍政、文攻武嚇等方式,而以民促統是指中國可能釋放善意「結合在野」,強化交流爭取認同,「利誘學者操縱民意」,結果遭到親民黨立委林郁方質疑抗議,指立場嚴重偏頗。國防部已承諾修改這部份內容。

國防報告書指出,中國對台用武可能時機有四,分別為兩岸關係緊張、台灣孤立無援、內部政孰變、軍力對比失衡;並可能採脅迫戰、癱瘓戰及攻略戰等三種戰略脅迫方式。

在非傳統武力上,國防報告書評析,中國軍隊追求超越傳統作戰模式,強調在面對優勢之敵時,應突破戰場與非戰場的限制,未來甚至可能運用如反輻射飛彈、微波電磁脈衝彈、生化武器等「殺手苽」武器精確打擊,以「點穴戰」配合多樣化的不對稱戰術戰法,破壞台灣政治、經濟、軍事設施,瓦解全島心防。

國防報告書認為,中國意圖以最小代價,獲致最大成果,依序為導彈威脅、電子戰、特種部隊及媒體戰,在中國對台用武行動日趨靈活之際,全體國人應居安思危、凝聚共識、完成心理建設,共同維護國家整體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