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血管瘤儘早醫治可降低增大風險

人氣 80
標籤:

【大紀元5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怡君台北二十二日電)台灣每五百人就有一人曾長過血管瘤,台大醫院整形外科兼任教授陳明庭今天在一場「血管瘤義診」中提醒父母,若發現小孩身上有如蚊子叮咬紅斑點,而且有逐漸變大趨勢時,就要立即找醫師治療,避免瘤增大影響心理發展與外觀。

統計顯示,全球新生兒血管瘤機率為百分之一至二點六;日本為百分之零點八;台灣以二千零三年新生兒數二十一萬計算,去年約有二千個新生兒患有血管瘤。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兼任教授陳明庭表示,血管瘤與血管畸形要分開討論,因為血管瘤百分之八十會自然消失;雖然自然消失,卻可能由很小變很大,透過治療可在小孩七、八個月大時,血管瘤就能消失;但如果沒有治療卻可能要拖到一歲半兩歲。

很多家長認為血管瘤會自然消失,所以父母向小兒科醫師求診時,小兒科醫師會說給予觀察不需治療;但如果經過治療,範圍可以縮小,退化的時間會提早,家長心理壓力可以減少。

陳明庭指出,即使血管瘤退化會變成皮膚色,但有時仍會皺皺痕跡,早期治療也有美觀效果。發現早期如蚊子叮咬斑點狀血管瘤可以雷射處理點狀,兩個月打一次,一兩次就會消失;另也可以類固醇治療也是二至三次就可消失。

如果父母沒有注意,陳明庭說,小的血管瘤也可能會一直變大。他經歷過上萬個個案,台灣五百人就有血管瘤。

其中,血管瘤與血管畸形則不同,血管變大速度較慢,一出生就有紅色母斑者為微血管畸形,不會褪去;另有一類為動脈性畸形,也會慢慢變大,但擴大速度比靜脈性快,動脈性血管畸形顏色較深,靜脈性血管畸形則偏紫色。

財團法人陳明庭血管瘤基金會今天在台北市紐約整形外科診所進行義診,有近三十位血管瘤病友在家人陪同前往向專業醫師提出諮詢。

相關新聞
女嬰肩膀長惡性腫瘤 差點危及性命
NASA砸巨資 委託SpaceX協助「銷毀」太空站
研究:新型油漆既能淨化空氣又能自我清潔
SpaceX發射新衛星追蹤太陽風暴 開啟新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