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王敬之:“民”如何“主”?

王敬之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5月30日訊】“民主”是時下政論文章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眼,人們也對它最有好感。那些現已成為或尚未成為歷史陳跡的集權國家,都喜歡在國名上綴以“民主主義共和國”之類的字樣,當然皆是欺人之談。而那些真實的民主國家理直氣壯地要向另類國家推銷民主,則也是不明事理之舉。

並非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可實行民主,民主也並非萬靈仙丹,不是一視同仁的普世福音。民主,一顧即可思其義,就是“民”來作“主”。前提必須是“民”願意而且有能力作“主”。設若無此前提,“民主”只是一句空話而已,極易流為騙人的幌子。

管見以為:百年來的中國壞就壞在虛幻的民主。古往今來的五洲萬國之中,中國是最早、最久遠、最根深柢固具有民主精神的國家。別看中國有連綿不斷的王朝體制,仿佛長期屬於王朝專政,其實非也,這只是表面浮象。

幾千年來,中國是世界上如鳳毛麟角般一個從未經受神權統治的土地。何以然?正是因為中國很早就具備了基本人權觀念--人有頂天立地的價值。數千年前就響亮地喊出了“萬物皆備于我”以及“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都可以盡其在我,成為完人;也就意味著:在人格上眾生是平等的。“帝王何有于我哉!”布衣傲王侯,歷來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美談。

再說世襲的君主,其終極作用只不過是維持社會穩定的象徵。君主不是毫無約束的,他也受宗法、倫理、言臺等種種牽制,況且官僚體制有其本身的選拔規矩,前朝有舉察推薦,後代有更為規範的科舉考試。君主的集權是有限的,雖無嚴格明確的立憲,王朝通常是與世族大家共天下,日常政務由龐大專業官僚機構操作。不幸,由於缺乏立憲,沒有明確的制約,以致于不時有庸君暴吏構成昏暗的年代,造成改朝換代的機會。延續數千年,終而出現了大昏之君,大庸之臣,再碰上大愚之民,外加大變之世界,中國在此潮流下就不止是改朝換代了,而是貿貿然改變了國體。

結果,皇帝是沒有了,代之而興的是大大小小的公僕,各比暴君昏狂千百倍。從前帝王任是怎樣昏暴總還自謙“天子”,是老天的兒子,而根據“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的說法來推論,天就等於民。可是推翻了帝制的中國,第一代主子不稱皇帝,卻享有“國父”的地位,倒霉的老百姓平白地連降三級!接踵國父之後的歷代中國當政者,不管是靠槍桿子或靠拜票子上台的,一律都是民的祖宗。全國各地的公僕,一直到條條塊塊的“人民勤務員”,個個比前朝的暴君還威風。那些“當家作主”的老百姓面對如狼似虎的公僕和勤務員,走投無路,沒有清官可以告訴,沒有皇帝可以喊冤,冤沉海底!

“民主”是動聽的。“民不能免于公僕主宰”那真是難受以極!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陸委會提醒台灣民眾到大陸須注意法治環境
中國青年知識分子上網追求民主
扁籲歐洲支持台灣進國際組織
凱瑞提外交政策 重塑盟邦關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