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考結束 考前須簽「誠信承諾書」

數項指標不同往年 考生數大增 嚴打集體舞弊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6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強綜合報導) 10日上午,隨著江蘇、廣東等地考場考試結束,2004年中國高考落下帷幕。高考閱卷工作隨即展開。今年高考人數723萬,較去年增110萬。農村考生人數首次超過城鎮,占55%。繼去年高考日期提前一個月﹐今年高考的顯著變化包括﹕11省市自主命題﹐教育部強調重點打擊有組織的集體舞弊﹐考生在考前全部簽署「誠信考試承諾書」。“高考生態群”現象的社會影響更為突出。

*考卷武裝押運 統一閱卷

同在全國多數地區一樣﹐北京考區8日已經結束考試﹐這些考卷被武裝押運往設在北京幾所大學的高考閱卷點。各閱卷點採取嚴格保密措施。統一閱卷9日開始﹐預計6月25日成績單出臺。

*高考後未見太輕鬆

考生伸開雙臂﹐“解放啦!”這是全國各地考場結束鈴聲響起時的常見景象。據新華網隨後一項對近6,000考生高考後意願的統計表明﹐30%的人要“跟同學們好好玩一場”﹐23%的人想“做自己考前不能做的事”﹐19%考慮“到離家遠的地方旅遊”﹐14%“老老實實在家裏休息”。

幾天來一直接送並陪在考場外焦急守候的家長們並沒有太放鬆。據瞭解﹐安撫考後感覺不佳的孩子或擔懮孩子外出旅遊太過放鬆樂極生悲﹐還有兩周後的成績公佈﹐以及其間對高考院校﹑專業志願的咨詢和填寫等﹐許多家長有操不夠的心。

*北大清華赴港招生面試

據報導﹐中國大陸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近日到香港免試招生,其面試題目出包含物理及數學等,其中第一條問題竟然是涉及政治傾向性很強的“談談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將不少香港高才生難倒“封咪”。

*教育部嚴打集體舞弊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高考前表示,今年將嚴查三類舞弊行為﹐即代考﹑利用通訊設備作弊和有組織的集體舞弊。他特別強調重點打擊有組織的集體舞弊。

教育部9日通報了已發現的8起高考舞弊案件。作弊考生被取消高考全部科目考試成績。另據南方周末跟蹤發現﹐湖南省31名來自株洲市南方中學的高二年級學生,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參加了今年的高考﹐認為高考資格審查有漏洞。

據往年媒體報導﹐有組織的集體舞弊現象一般在高考成績公佈後﹐甚至高校新學期開學後數月才被揭發。據2001年大陸媒體報導,河南省一些高中專門花錢從外地僱傭大量學生冒名參加高考,來提高學校的高考升學率。

*中青報質疑誠信考試承諾書

據中國青年報9日發表題為“高考誠信協議成了一紙擺設﹖”的報導﹐提到在被其詢問的18名北京考生中,兩人記得簽署了協議,兩人無法確認,14人對此事一無所知。

據報導,北京市是在網上填報志願,考生在填報時,必須先簽了協議並提交,才能繼續後面的程式。西城區的一位校長告訴記者,“其實,每個學生都簽了這個協議,只是他們沒有注意。”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認為﹐在一個法治社會,個人的簽名很多時候具有法律意義﹐學生應學會認真對待自己的簽名權。

*自主命題和“高考移民”

高考自主命題在北京、上海已實行多年,教育部今年增加了天津、遼寧、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9個省市。

縱觀近十多年中國高考統一試卷的錄取情況,每一年都有很多省市抱怨高校錄取線對不同省份不平等,差距甚至高達近百分,對某些重點城市或地區「過份」優待。各省市自行高考命題,使“不平等”抱怨由於不再統一試卷而失去依據。此類矛盾將更多的轉嫁為各地區在各大高校的錄取份額大小之爭。

“高考移民”是另一個導致高考地區爭議性的社會現象。“高考移民”是指通過遷戶口等投機方式入到落後的地區參加高考,出現於上世紀90年代初,並逐漸形成“高考移民”潮。高考移民絕大部分來自基礎教育比較發達的地區,因而他們的高考成績往往優於移入地考生,從而在分數上占優勢,最終順利進入自己期望的高校。

基於地方保護,近幾年中國各地制定了相應的“封堵令”應對高考移民。2003年陝西省明確規定:在陝西省常住戶口不滿3年者不得報名高考。

*“高考生態圈”社會功效顯露

高考期間﹐在許多考點的場外﹐往往圍滿了數倍于考生人數的陪考者。他們包括考生的父母和親友。由於中國20多年的計劃生育控制﹐考生絕大多數為家族中的獨苗﹐其仕途未來更受關注。長沙晚報報導了一位86歲的老人被子輩推著輪椅到考場為孫子鼓勁。

政府從教育﹑公交﹑醫療﹑警力和急救中心等為高考護航。商家也紛紛利用高考「商機」大發橫財。各星級酒店在高考房經濟戰中紛紛推出「綠色高考房」﹑「避暑房」﹑「護考綠色客房」、「狀元客房」等,個餐館飯廳配製出「高考營養套餐」,如「狀元餅」、「高中飯」等特餐。

還有廣告出售「高考興奮劑」﹐甚至非法出售「高考試題」﹑高科技“作弊工具”等。

今年七百多萬的考生其實際牽扯的人數(包括其家庭、教育系統、政府和商家)保守估計有上億人﹐構成獨特的“高考生態圈”﹐而且更多新生代成員在廣大農村滋生蔓延。

“高考生態圈”一年一度的週期性演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力已經顯露﹐尤其體現在對百姓情緒起落影響上。中國教育部來針對高考的一系列改革﹐最引人注目的是從去年起將高考日期比往年整整提前一個月,即選在6月7日開始。

*試卷押運的起點在皖南山區

2004年6月1日下午,武警安徽省總隊第五支隊9名軍人,執行秘密押運任務。2003年,四川某地就曾經發生高考試卷被盜事件。1996年安徽高考押運車輛還出現翻車事故。

試卷押運的起點在皖南山區某地,這裏擔負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上海、福建等華東地區數百萬考生高考試卷的印刷,廠區人煙稀少,電子干擾儀常年開啓,所有通訊工具全部失去作用。試卷押運的目的地是合肥,全程400公里,並有近200公里的山路。擔負押運的是6輛郵政車。

與此同時,中國其他省市的押運車隊也到達考卷秘密印刷廠。啓運是在凌晨,夜黑得不見五指,武警戰士一人一車,荷槍實彈。

2003年以前的中國全國統一高考日期都選在7月7日開始。那時全國教育系統內出高考生外都進入暑假期,大學和中學的師資力量能夠充分利用了應付高考。由於春夏之交一向是令北京當局緊張的中國社會不滿情緒的躁動期(如一年一度的6月4日敏感期)。高考日期提前後﹐從各方面資源角度看﹐社會負擔雖然大量加重﹐但“高考生態圈”在此期間的互動分散了更多的社會關注,也沖淡了中國民間對政府的不滿情緒。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科學家稱智力影響健康
彭令范:我的姐姐林昭
立委提名 王金平:勝選實力原則無可取代
江蘇近千初中生競爭「空姐」場面火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