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美國青年與移民父母的約會文化衝突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明心、睿娜編譯報導) 加州的水星報(Mercury News)5月29日刊登納瑞薩-帕西歐(Nerissa Pacio)標題為“約會-文化之碰撞”(DATING, CULTUREs COLLIDE)的文章﹐探討了亞裔美國青年与移民父母的約會文化沖突。文章披露了由於兩代移民所遵循的道德價值觀區別﹐有些衝突的情形仍是異乎尋常的激烈。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從事亞美文化研究的副教授蘇奈娜-瑪麗亞(Sunaina Maira)評論說,約會的兩難境地在美國亞裔年輕人中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瑪麗亞的研究着重關注第一代移民父母的子女問題。

溫迪-郭(Wendy Gwo’s)是一個在加州長大的亞裔美國青年。她有一位男朋友﹐但一直對父母保密着。她父母知道她有男朋友後﹐禁止她與男友見面。作為第一代移民﹐她父母仍遵循母國嚴格的道德价值觀﹐所以反對她在大學談戀愛。在她上大學前的夏天﹐她被禁止外出。當她父母無意中發現她背着父母與男友約會後,她不敢面對父母﹐只能偷偷摸摸的回到他們桑尼維爾的家中。

凱瑟琳-陳(Katherine Chen)說,甚至與父母一提到有關約會的話題都不允許。“我和父母從來不討論有關男女關系的事了﹐”在帕洛-阿圖(Palo Alto)市上中學的15歲的凱瑟琳說﹕“他們長大的時候與現在有很大不同。我想他們還不知道在這裡的中學生活應該是什麼樣子。”

早戀的煩惱 — 連同對分數、名聲和服飾的關注 —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很普遍。一些美國亞裔青少年經常面臨著額外的壓力:移民父母們堅持他們的孩子應該遵循母國更加嚴格的道德價值觀。

“約會這個話題使已有的價值衝突急速爆發出來,”阿哈無限方案公司(Aha Solutions Unlimited)創始人朱蒂-曹(Judy Tso)說。這是一家向亞裔美國人提供生活訓練和咨詢的非贏利組織。“移民父母的價值觀與那些美國化年輕人的價值觀發生衝突。孩子們被迫過著雙重生活。有一些能夠較好的平衡他們自己的需要與父母的期望,但有些人則選擇了反抗。”

許多家庭受到了影響

像這種文化沖突潛藏于數千家庭中。在加州灣區,有13%的21歲以下的年輕人(約24萬1千人)是第2代亞裔美國人。

衝突表現在許多形式中。一些美國亞裔青年需要應付只允許在他們文化圈之內約會的期望。另外一些人則根本不允許約會。青年男子不會象年青女子那樣被嚴格審查,但是他們都難逃壓力。有時父母與孩子間的交流完全處於破裂狀態。

盡管古老的傳統總是被過分縱容的美國文化所挑戰﹐比如較早的少年移民曾受到一些如大樂隊爵士或者後的搖滾樂的誘惑﹐今天無處不在的流行音樂文化使堅持以前的老路變得更加困難。

盡管如此,亞洲文化有著格外強悍的根底,亞美心理學協會創始人德絡德-蘇(Derald Wing Sue)說﹕“在社交約會的模式方面,許多沖突是由于傳統的亞洲文化價值觀和在美國被認同的個人交往得體舉止之間所存在的差異。”蘇說﹐美國文化確實注重個體,然而在傳統亞洲人中你做的決定要考慮到你的家庭。結果,家庭對於將會對其產生榮耀、恥辱或丟臉的行為也會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對於男女關系的種類和在男女關係中重要的行為都會給予強烈關注。

亞洲人並不被看作是單一的種族,這是由於他涉及許多來源國家、語言和傳統﹐但是約會這個難題對其中許多人卻都有共鳴。在最近的大屏幕影片「我愛貝克漢姆」(Bend It Like Beckham)和小屏幕流行系列劇「吉爾莫女孩」(Gilmore Girls)中都清楚的表現了這方面生動的故事。最近,蘇琴-帕克(Suchin Pak)的MTV紀錄片也揭示了她自己作為一個美籍韓國人在處理移民母親對自己的期望時所做的掙扎。

傳統價值觀

這是一個更多存在於青年女子中的問題,因為傳統價值觀要求女性保持貞潔。而青年男子則間接通過他們的朋友、姐妹和經常接觸的人的交往經驗來處理這一問題。

詹森-番朝(Jason Panchal)是迪安薩學院(De Anza College)的一名美籍印度學生,他與美籍印度女友的關係一直對女友的父母保密,因為他們禁止他們的女兒約會。番朝的父母30年前移居美國,已經適應了主流文化並且同意他約會,但是他的許多印度女性朋友並不被家人允許。一些人還已經被安排了婚姻。

“問題是,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所以我們的父母非常的嚴厲,”20歲的番朝說。“以前在印度,根本沒有像約會這種事。都是安排的婚姻。”

對於一些10几20歲的亞裔美國人來說,擁有在不同文化背景中長大的父母會使他們產生窘境。

“我覺得我總是要把我對事物的感覺對我父母保密,”現在就讀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大三學生、20歲的郭說。“如果我對一個男孩有感覺的話,我甚至不能談論這個。我會去找我的女友,但幸運的是,他們父母中的一些人也是這樣(所以我們就同病相憐﹐可以談到一塊兒去了)。”

位於弗里蒙特的聖何塞教會中學的一個美籍越南學生勞拉-多安(Laura Doan)說,她父母已經漸漸對她的華裔美國男友杰夫-譚(Jeff Tan)的看法變得開明了。然而,譚的父母更加傳統,根本不接受她,因為她不是中國人,她說。

“許多非亞洲人認為我們都屬於一個種族。”17歲的勞拉說。“但事實上亞洲族裔卻是如此的複雜﹐亞洲人的看法與非亞洲人的看法卻是完全不同的。事實上,中國和越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他們也有不同的語言和風俗。”

兩種不同結果

當然,對於所有第一代亞裔移民來說﹐各人的經歷均有所不同﹐它取決於移民在美國居住了多長時間、在多大程度上同化於主流文化、保守及對宗教的虔誠程度。

一些父母,就像勞拉的父母,已經溶入了主流文化。

“我們必須適應美國文化,”勞拉的母親努阿-多安(Nga Doan)說﹕“開始時我的丈夫和我對於她的約會都很不高興,但是我意識到即使你告訴他們不要那樣做,小孩子也會去照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採取與她開誠布公的交談會更好一些﹐這樣至少能讓我知道他們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和每天她都在哪裡。”

但是另一種情形是﹐在父母強硬維護傳統價值觀念的氛圍中﹐一些青年繼承了他們父母的文化。費拉-曼施(Ferah Munshi)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大一新生,她已經接受了她的第一代移民、印度穆斯林父母所設立的規矩。

在中學裡,她不能夠參加有男孩子出現的社交場合,即使他們僅僅是朋友。不允許他約會,在她畢業後,她父母計划給她介紹一些男子作為將來安排婚姻的選擇對象。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對他們不允許我約會、甚至不許和朋友外出到有男孩子出現的場合裡,我真想和他們打一仗,”17歲的費拉說。“但我明白我的父母在印度是以那樣的方式長大的,他們也要那樣把我帶大。我無法想像徹底與他們反抗的情形會是怎樣,因為我是在那樣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下長大的,也就是對你來說尊敬你的父母是最重要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6日紐約將舉行「亞裔傳統月」慶祝活動
亞裔人士平凡和不平凡的故事
首屆德州亞裔商界年會在奧斯汀閉幕
芝加哥亞裔節活動周   節目精彩紛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