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憤怒”大爆發

標籤:

【大紀元6月2日訊】(BBC記者蘇平6月1日報導)Rage—-憤怒,是當今英國的一個流行詞。從幾年前的馬路憤怒、飛行憤怒,到後來的排隊憤怒、地鐵憤怒、停車憤怒、購物憤怒、超速相机憤怒、工作單位憤怒,再到更新潮的黑人憤怒、白人憤怒、垃圾郵件憤怒、包裝盒憤怒、婚禮憤怒……。

這里所說的憤怒,不是一般的生生悶氣,而是那種忍無可忍之後的爆發,是會傷身傷神、沒有理智的情緒,是可能對別人動拳頭或者砸東西的失控行為。

在英國,不開車、不購物、不上街、不出門的恐怕沒有幾個。英國二戰後一直社會穩定,物質供應豐富,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但為什麼一向以彬彬有禮著稱的英國人現在仿佛都籠罩在沖沖怒氣中呢?

開車與走路

上個月,BBC新聞網作了一個調查,參加的有2747人。規模不大,但也可略見一斑。調查的問題是,你在什麼情況下會憤怒到忍無可忍的地步?61%的人認為,是工作人員粗魯無理;24%的人回答是排隊太長;7%的人說是想買的東西賣完了,4%的人說物價太高;4%的人回答,天又下雨了。

種種憤怒,有些反映了人類的本性,有些反映了當今的社會現象,有些則純粹是誇大其詞。

比如說,所謂黑人憤怒,指的是黑人社團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是歧視;所謂白人憤怒,說的則是白人覺得自己經常被人指責有優越感或是受到反向歧視;辦公室憤怒,則反映了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壓力過大引起的焦躁和對未來生活的不安全感。

但另外一些憤怒,完全是因為有些人自我意識膨脹,放縱成性,缺乏分寸,稍遇不順則怒火沖天。現代社會缺乏空間、競爭激烈,但這並不應成為人們動輒失控的理由。

馬路憤怒其實無異於路霸;飛機憤怒和撒潑區別也不大;去年還曾讀到過一個故事:一個被照了相的司機給超速相機的柱子上綁上繩子,再把繩子繫到車上,然後啟動馬達,把柱子連根拔起後,仍然難解心頭之恨,隨後又把相機砸碎。這種行為無異於搞破壞。

開車的人恨走路的人,走路的人恨開車的人,走路的、開車的人都恨騎自行車的人。其實,開車的人有時也會走路,走路的人或許也會騎車,只要矛盾的雙方多些理解、多些耐心,應該可以避免失控。

自由與選擇

另外還有一種憤怒,完全是因為現代化程度太高造成的。比如說”廚房憤怒”,說的是人們花了很多的錢,在廚房安的滿是高科技的先進設備,但好用的卻不多,會用的可能更少。花了很多錢,還是天天吃方便麵,豈不冤枉?

另外就是蔓延廣泛的互聯網憤怒。今年二月蘇格蘭一家企業集團調查發現,下載速度太慢最讓人(45%)心煩,嚴重程度甚至超過了鄰家噪音、自己支持的球隊敗北和排長隊。接受調查的人當中,10個人中就有一人承認,曾經煩到了想用拳頭砸鍵盤、用錘子敲顯示器、或者乾脆將電腦扔出窗外的地步。 下載速度慢可以上寬帶,成噸的垃圾郵件,讓人難以對付。

其實,造成憤怒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人們覺得失控,想幹點事卻束手無策。政府和商家不停地告訴人民,他們有自由、有選擇。這話不假,超市賣的早餐麥片品種确實繁多,但真正的自由和選擇,意味著人們有權控制自己的生活。這對當今很多英國人來說,仍然是個奢侈品。

比如說,小學生入學,按家庭住址划片就近入學,家長和孩子無權選擇;國民保健系統雖然免費,但病人卻不能自行選擇醫院;信用卡名目繁多,但不收費的卻沒幾個。

炮筒子與流行病

我承認自己愛發脾氣,是個炮筒子,文章開頭寫的憤怒,有些曾親身經歷,有些自己曾是受害的一方。真要坦白?當今社會還有另外一些經常讓我覺得忍無可忍的現象。

先說大問題。政客該負責任的時候試圖逃避,該辭職的時候耍賴皮,不拿槍指著他的腦袋就是不讓位,讓位之后還趁人不注意悄悄溜回來。

再說日常生活,超市賣的蔬菜過了保鮮期;廣告誇大其詞;修路的噪音;老公不幹活還振振有辭……

剛開始寫這篇文章時,心平氣和,但越想越生氣,越寫越生氣。為什麼互聯網這麼慢?查個東西半天也不出來?為什麼還在下雨,新褲子又要被弄髒?頭獎2000多万英鎊的六合彩,怎麼總也沒我的份?生活怎麼這麼忙?日子還怎麼過?

思前想后,幾乎要捶胸頓足。這就是憤怒,是今天英國的又一個流行病。(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13歲靠割草起家 年輕人擁有價值百萬綠化公司
如何引導孩子遠離屏幕?7孩父親分享妙招
什麼是鳥擊? 飛行員應該如何處理?
安寧病房護士經驗談:臨終者最驚人的3件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