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白乐崎专栏》预防胜治疗–美台沟通管道刍议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3日讯】(自由时报国际新闻中心吴直耕译)二○○三年底及二○○四年初台海两岸的紧张情势如今已多少缓和之际,回顾这段紧张关系的肇因及其防范之道或许会比较容易。陈水扁总统上任最初两年为增进两岸关系所付出的努力并无成果。经济衰退,尤其是缓缓上升的高失业率,以及在野党占多数的立法院也大抵上阻扰了景气刺激与改革。此外,两个在野党已经组成联盟。民进党继续执政的前景,在当时并不明朗。但有一件事颇为明显:为了选举,执政党决定在两岸关系上改而采取较强硬的态度。

针对台湾二○○四年的总统选举,美国政府从过去到现在,至少在表面上一直都维持中立。当然,美国政府内部所获得的情报与分析并不为外界所知,不过大多数智库的中国专家认为,台湾对中国的态度“转为强硬”的策略,只是单纯的选举动作,且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会让美国承受涉入军事行动的风险,其最终目的当然是要达成台湾独立。中国也不时发表声明,使用“正走向独立”、陈水扁“不值得信任”等用语。

但外界并未深入探究陈总统采取这样的策略其实隐含其他至为正当与根本的理由。例如,公投对民进党而言显然是一个根本需求。更重要的是,领导阶层认为,透过根本的变革达成部分宪改工程,对于延续目前的民粹式民主至为重要。

因此,台湾方面看到的是这样的架构,美国则可以理解地看到一个难以接受的风险。或许有人会问,为何双方没在这件事情变成问题之前进行讨论?也许双方的确曾经有讨论。若是如此,则讨论对于现况所产生的认知,可能不是正确的。如果是正确的认知,它应该会让事情的发展出现一个完全不同或至少较为缓和的一套行为,且比较可能让美国避免涉入军事行动。

在美国方面,这个紧张关系最后导致华府发表一个重要的政策声明。美国此后将进一步涉入台湾的内部政治改革。美国这么做的同时,将必须针对何谓挑衅、何谓现状,以及哪些动作不宜,加以界定。

这将引发许多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对这些事情的反应。美国如何涉入另一个民主国家民选官员所辩论的国内政治议题,则是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隐含美国国家利益的一个重大元素,因为美国对台湾安全做出承诺(以及对台湾主权较少提及的立场),都承受很大的风险。此外,台湾任何改革都将无可避免地被放在两岸关系的框架下来解读,并且为中国所反对。

无论美国的政策如何演变,这都是一个敏感议题,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大。这意味双方之间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沟通机制。台湾虽小,但台湾在安全、经济与政治上的重要性,使其一直成为一个潜在的冲突点。为了美国与台湾的利益,也为了东亚的区域稳定,双方高层应该持续关注,以及早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失控的潜在问题。

美国的国家安全政策主要是由国务院、国防部与国家安全会议,透过不同程度的协调机制来加以研议。在台湾,国家安全政策似乎由总统府和不同顾问来拟定,国家安全机构的参与相对较少。

为了美台关系,尤其是在国家安全事务方面,美国政府应该组织一个两岸小组,由副助理部长或相同等级的官员组成,成员来自国务院、国防部、国家安全会议和其他可能涉入的单位,这个小组负责向美国总统或由美国总统所指定的高层官员提交报告。这份报告主要将依据该小组与台湾官员每三个月定期召开的会议结论写成,并针对任何必须加以处理的情况提出建议。

台湾方面也应该采取类似的措施,以确保总统或总统所指定的高层官员获得相同的资讯。由于美台关系并不只局限于外交关系,在内政上也有其重要性,双方的总统府有必要时时掌握情况。

考量双方领导人,意即布什与陈总统的风格与偏好,有必要成立一个讨论这类事务的沟通管道,这个管道必须是双方元首所能接受,且其层次在各自国家的政府内部必须可以上达领导阶层。不过,这些讨论也有必要经过政府内与专家有紧密联系的副助理部长或相同层级官员加以筛选。

如果仔细探究上述可能的沟通程序以及二○○三年底及二○○四年初发生的事件,当时在情势紧张时耗费过多时间才获得理解的行动,透过这样的沟通管道便能及早获得理解,并且做出妥协,避免紧张关系过度升高。美国在决定如何处理台湾具正当性的国内民主发展的同时,又要保护美国的利益,已经是很艰难的挑战,没有必要让彼此之间的误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白乐崎先生曾任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现为自由时报团顾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