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正平紐約演講說明台灣主體意識趨勢

標籤:

【大紀元7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14日專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蘇正平16日晚間在紐約華僑文教中心演講時指出,台灣推動民主投票及希望制定新憲,是民主深化後台灣認同的覺醒;而認同民主與人道主義的價值,這種發展也有其正當性。

應「全僑民主和平聯盟」邀請訪問美加的蘇正平,在紐約的演講座談中,首先談到台灣近一、二十年來的民主發展。他表示,台灣民主發展的過程中,國際上對於台灣重要選舉都相當注意。國際學者和媒體人員到台灣觀選,對於台灣選舉期間人民展現的政治熱情以及選後立即回歸正常,都印象深刻。

他指出,今年3月的總統選舉,由於選票差數少,有人因而質疑總統當選的正當性,有點令人遺憾。事實上,世界上民主先進國家,包括美國和德國,也發生過選舉得票數差距極小的例子。只要是按照民主程序進行選舉,基於民主法治的原則,獲勝的一方都有執政的正當性與合法性。

他表示,由於失敗的一方不能接受選舉結果,有人甚至質疑廢票多的問題,以及懷疑地方選務是否被操控,選前的三一九槍擊案也引發是否有同情票的問題。他強調,有關三一九案,不只司法單位已進行調查,政府也已經成立調查委員會;至於計票的爭議,政府也同意司法驗票,目前一切都在程序中。民主政治一切必須遵照司法運作。

他引述一位香港新聞學者指出:當你找到一些疑點時,可以有疑問,但是疑問不能當作證據,也不要把問題當成結論。  

本身是媒體人的蘇正平認為,大選引發的爭議,其實報導選舉的媒體有很大的責任。台灣媒體,尤其是電子媒體缺乏自律,不只是在報導開票時灌票嚴重,電視台所辦理的出口民調也因為拒答率甚高而有很大的誤差。由電視了解開票情況的民眾,在被不實的開票結果誤導之後,部份人不能接受真正的結果。

談到選票差距的問題,蘇正平指出,其實關注這個問題應該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從二零零零年到二零零四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的得票數增加了一百五十萬票,而連宋陣營則減少了一百萬票。

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問卷調查,過去十年以來,台灣人民在認同問題上有明顯的改變。一九九二年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是百分之十七點三,到了二零零三年已增加到百分之四十三點二;而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人數則急劇下降,由百分之二十六點二減少為百分之七點七。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則始終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間。

他指出,民調結果反映出台灣「政治社區主體意識」的形成。台灣的主體意識對於未來是統是獨有相當大的開放性,不過,目前的台灣要求有獨立自主的抉擇,要求被尊重。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愈加凌辱,這種自主意識就愈強烈。

回顧台灣民主發展的過程,蘇正平指出,台灣朝向民主發展,一路走來有許多人投入一生甚至犧牲自我。這條路上雖然有困難、有限制,仍必須運用更多的耐心和智慧繼續走下去。

相關新聞
中國在福建展開軍事演習 針對美軍
今年暑假的一股清流  高雄教師真善忍研習營
宋文調任督學
龍井分屍案線民 遭斷頭分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