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年教育亂收費達到二千億元人民幣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2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3日電)中國大陸學費之高使得窮人家孩子面對學校的大門望而卻步。北京出版的最新一期中國新聞周刊報導﹐據官方統計﹐中國十年教育亂收費已達二千億元人民幣。

中新社報導,這篇題為「學費猛於虎」的文章指出﹐中國教育亂收費花樣名目之多﹐遭到令人眼花撩亂的起步。一些城市熱門中小學擇校費或贊助費數額之高令人瞠目結舌﹕哈爾濱一所重點小學的擇校費要三萬五千元人民幣﹐北京一所著名小學的擇校費去年已漲到七萬元人民幣。一些基層政府則通過中小學校徵收農業稅﹑敬老院費﹑集資費﹑超計劃生育罰款等五花八門的費用。還有一些學校強行推銷保險﹑食品﹑學具等。

文章指出﹐中國政府目前對學費的狂漲十分重視﹐管的力度也可以說非常之大。但學費猛於虎的局面一時難以扭轉。

文章認為﹐亂收費現狀難以改變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中國的教育基本被國家壟斷﹐民間難以進入。所謂民間教育大多只是一些簡單的技藝教育﹐真正的民間資本在教育中所佔比例極低。

其次﹐教育投入嚴重不足。據統計﹐中國教育投入佔GDP比例上世紀八十年代相對較高﹐後來一直在百分之二點三至百分之二點七之間徘徊﹐這幾年略有增長﹐2002年達到百分之三點三﹐但仍遠低於世界百分之四點二的平均水平。

第三﹐教育資源分配極不平等。中國的教育資金有限﹐而鄉村從政府得到的教育經費更加有限﹐中國農村的教育現狀非常困窘。在城市﹐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等表現在學校之間的地位懸殊。望子成龍的家長為了給孩子選擇一個好學校而不惜血本﹐久而久之﹐學校與家長之間便在亂收費問題上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第四﹐教育產業化的思路使學校掙錢成為風氣。中國社會本有毀家興學的傳統﹐但因為長期以來國家壟斷教育﹐導致這一傳統的中斷。而國家為了轉移自己向教育投資的壓力﹐一度提倡教育產業化﹐使教育掙錢成為中國學校的普遍風氣﹐間接造成了急功近利的社會環境。

相關新聞
英仙座流星雨又來了
從七的倍數積木圖到數學教育法的哲思(序)
破除能力分班的迷思
從七的倍數積木圖到數學教育法的哲思(第壹章-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