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年前人類有耳環 男女都戴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2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7日電)中國大陸考古證據顯示,雖然現代耳環以女性佩戴為主,但八千多年前的耳環卻是男女都佩戴的飾物。

在呼和浩特參加第一屆紅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告訴新華社說,距今八千多年前的人類已經懂得用玉磨製耳環裝飾自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耳環。

考古專家研究內蒙古赤峰市興隆窪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玦後發現,這些是世界上最早的玉玦,這些玉製耳環大小不等,直徑二點五至六公分內,形狀像被敲掉一條縫的玉鐲,留出的縫隙可以使耳環穿進耳朵。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隊長劉國祥說,奇妙的是每個玉製耳環都成對出現,且大小、尺寸、重量近乎相同。其中最精美的一對耳環的重量一模一樣、內外直徑分毫不差。很難想象遠古時期的先民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情況下,如何掌握這樣高超的技藝。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玉文化研究專家鄧聰說,由於耳環的直徑很大,古人要穿很大的耳洞才能佩戴上,因此可以推測那時已有醫治耳朵發炎的簡單醫術。即使現在,東南亞有些地方的人還佩戴這種形狀的耳環,沉重的玉玦能把耳朵拉長,佩戴者以此為美。

鄧聰說,同樣的玉玦數千年間在東南亞地區不斷傳播。考古證據顯示,同一類型、顏色、質地的玉玦最早出現在八千多年前的內蒙古地區,於三千多年前消失,卻在三千多年前中國西南的雲南出現。這一飾物在長江流域出現在六千到七千多年前,在珠江流域出現在四千五百年前左右,在越南北部出現在四千多年前,在越南南部出現只有三千多年前。

日本玉專家籐田富士夫說,玉玦採用的玉料溫潤碧綠,與內蒙古草原的顏色十分相近,古人可能以這種顏色為美。耳環形狀製作成圓形,可以從審美學上解釋。方型的臉佩戴圓形的耳環很漂亮,而蒙古族人種的臉都是方形,也許他們已經意識到圓形的耳環能裝扮自己。世界上最早的玉玦出土於內蒙古赤峰市的興隆窪文化遺址中,這處文化距今約有八千兩百年到七千五百年。興隆窪玉器開創了中國史前雕琢玉器的先河,為探索中國玉文化起源、研究東北亞地區史前玉文化交流,提供重要資料。

相關新聞
菲參議員:調查顯示菲律賓小城女市長是中國人
玻利維亞政變 中國產裝甲車故障視頻熱傳
【新聞大破解】A股又跌破三千點 經濟多癌併發
【新聞大家談】拜登川普2024首場辯論 火花再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