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聲報舉辦七七抗戰六十七週年紀念懷舊座談會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9日訊】 [大紀元記者蔡茂仁休斯頓報導]為紀念七七抗戰,老聲報於7月3日上午十時在首都銀行二樓會議室舉辦七七抗戰六十七週年紀念懷舊座談會,邀請曾於當年抗戰前後身歷其境之各界人士作精簡之親身經歷見聞介紹。所謂七七抗戰是指1937年日本軍侵略中國,於當年7月7日在北京附近蘆溝橋首次遭到中國軍隊反抗的第一槍,印發了中國對日本侵略的八年抗戰。

  老聲報發行人馮潤椿首先介紹這座談會的目的,請發言人把抗戰時期的親身經歷,所見所問,介紹給大家分享。他並介紹了盧正陽先生,廬先生的父親當年在馬尼拉領事館服務,是日軍攻佔菲律賓後殺害的九位領館代表之一。

  胡肄健博士談南京大屠殺,他說,南京商業區在日本大屠殺後全部燒光,他覺得死亡人數遠遠多於歷史記載的30萬人被殺。他記憶中最讓他感到可憐的是上海在8、13戰役苦守6週後國軍撤退的情景,他說有些部隊的士兵穿短褲,穿草鞋,在冷風中發抖。馮先生補充說﹕當時上海華界一片火海,如果華人不配合日本人,日軍就用恐怖活動對付。

  老人協會會長孫兆漢說當時年青人不能上學,沒出路,只有當兵。他說他很幸運被選上當兵,還當政工,作宣傳工作。他沒有參與大戰役,因為撤退後,浙西成為游擊戰區。他在短時間升到上尉,因學歷不夠,他決定投考軍校。1934年進入軍校,為第19期。當時軍校生活非常刻苦,穿草鞋,沒襪子,騎馬沒有馬鞍。因為正好碰上「十萬青年十萬軍」運動,需要很多軍校畢業的排長,所以孫先生就提早三個月畢業,重新當少尉。

  徐開義老先生是上海人,今年79歲。當他說到當年日本人佔領上海時,他每天上學經過日本兵,都要向他們鞠躬時,他感受到的屈辱,仍然使他聲淚俱下。他提到一件抗戰期間一件趣事﹕當年美國飛機轟炸東京,因為汽油不夠,不能飛回去,所以就在徐州機場降落。但是機場沒有夜間降落設備,所以很多飛機都掉到海裡去。

  何國鐸還記得小時候給媽媽背著,在日本兵的刀下接受詢問的情景。他說5、6歲時走路上學不敢經過日本小學,因為如果跟日本小孩打架,日本兵會殺人。他覺得」七七事變「一詞有語病,因為當時戰爭隨時可打,只是中國人知道打不過日本,委屈求全忍而不打而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今天是七七抗戰紀念日,台北市長馬英九出席「台灣人抗日」回顧展。馬英九表示,雖然目前在台灣越來越沒有人紀念「七七抗戰」,不過台北市政府不會忘記這個偉大的日子。馬英九同時表示,1945年「中日合約」簽定後,台灣正式回到中華民國懷抱,這是歷史無法抹滅的事實。(陳弘志報導)
  • 紀念七七抗戰六十七週年,台北市文獻會今天起在中山堂中正廳二樓迴廊舉辦「台籍志士抗日回顧展」,市長馬英九出席開幕典禮時表示,「錯誤可以原諒,但歷史不能忘記」,希望大家能在塵封多年的照片中,重新回顧當年台籍志士奮勇抗日可貴的一頁,記取歷史教訓。
  • 北京門頭溝區於七七事變紀念日,在六十七年前日軍入侵的原宛平縣重新修建的一座抗戰紀念碑,並舉行新碑落成揭幕儀式。香港明報今天報導,新落成的宛平縣人民八年抗戰為國犧牲烈士紀念碑遺址紀念碑,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齋堂中學。一九四六年7月7日,宛平縣政府曾在齋堂中學校園內正式落成一座紀念碑。但二00一年初,北京市門頭溝區在齋堂鎮白虎頭山上興建了宛平抗日烈士紀念園,並將紀念碑移往新園。
  • 趙鼎剛強不屈,保國忠心九死不移;朱穆專心攻讀,狀似痴愚。
  • 趙奢沒有因為許歷地位低就輕視他,而是謙虛地採納了許歷的建議,所以才能以弱勝強,打敗秦軍。
  • 王豹善於唱歌,淇水附近的人受他的影響,也擅長唱歌。董狐據實書寫史事,不隱瞞作假。
  • 蘇秦用錐刺大腿,提醒自己發憤苦讀;李勣為姊姊煮粥,不小心燒到鬍鬚。
  • 《三國演義》處處蘊含著古人的天機,只是我們有時會忽略那些東西,認為是迷信。劉備的坐騎叫「的盧」,人人都認為他妨主,以為不詳。可是真相卻像是龍馬,可以騰空。關鍵時刻救了劉備一命。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曹操足智多謀,顏回大智若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