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美國威斯康辛州的農民在雲南

標籤:

【大紀元8月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易社強撰稿報導)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易社強最近剛剛從中國訪問歸來,他為美國之音撰寫了一系列評論文章。今天我們刊登的文章題目是“一名美國威斯康辛州的農民在雲南”。文章的觀點只代表作者本人,並不代表美國之音。

三年前,霍華德﹒格萊姆和他的太太想找一個偏僻的地方去度假,他們已經有十年沒有休假了。在網上找了一陣之後,他們發現了一個叫作西雙版納的地方。這個名字如此地奇巧,他們既不知道怎麼拼,也不知道怎麼念。又上網查找了一陣,他們找到了一個在雲南的名叫曹術智的年輕人。曹術智喜歡帶來訪的外國人去看看真正的雲南,也就是那些人們不常去到的地方。

曹術智在昆明機場接上格萊姆夫婦,請他們坐上他的車,就朝著南邊、雲南省的內陸開下去了。在個子不高、而且皮膚黝黑的雲南人中間,霍華德看上去很顯眼。他臉色紅紅的,禿頂,身高一米九,體重有一百三十公斤,經常穿著T恤衫、寬鬆的褲子加上一副鮮紅的背帶。與其說他是個有錢的外國旅遊者,不如說他看上去更像一個美國中西部的農民。很快他就喜歡上雲南當地的農民了。

在元陽縣的多依樹村,格萊姆夫婦參觀了村裡又冷、又暗、破敗不堪的小學校,那根本不是學習的理想環境。霍華德能否幫助把學校改造一番呢?學校管事的人問到。霍華德回答說:“不行,但是我可以幫著建一所新的學校。”不到一年,這位慷慨的美國人拿出七千五百美元,再加上當地人湊的二千五百美元,多依樹村新建了一所有兩間教室的小學。

五十歲上,霍華德﹒格萊姆找到了生活裡新的使命,那就是幫助雲南偏遠地區的貧困村莊建學校。

迄今為止,霍華德最大的工程是在西雙版納山區的曼坡村建造的一所有兩層樓、八間教室的學校。學校旁邊是宿舍,給來自周圍村莊的學生住的。為了吸引老師來這個偏遠地區教學,他還另外建了一所教師宿舍。由於村裡沒有公共衛生設施,他還幫著建設一個公共廁所。霍華德組織了[雲南美國助學基金會] 來幫助在美國集資,但是主要的資金來源是他本人的腰包。建造這些設施所需的四分之一的資金來自當地政府。當村裡的領導請他給大家講個話時,霍華德說:“沒有你們的努力和合作,我們什麼也做不成的。”他隻字沒提他本人做出的貢獻。

霍華德意識到教育不只是磚瓦泥巴。在 [雲南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的合作和幫助下,他給兩個村的十個優秀學生頒發了獎學金。為了讓這些學生開擴眼界,霍華德請他們到昆明呆了三天。除了頭一次看到這樣一個現代化大都市以外,學生們還見到了來自很多不同行業的人,領略到白領工作是怎麼回事。昆明一行讓這些學生大為振奮,回到學校以後,他們跟村裡其他學生分享自己所看到的外邊的世界。這些得到獎學金的學生當中,有一位現在是曼坡村裡頭一個上了初中的孩子。霍華德的基金會將負責給他支付學雜費,還有生活費。

前不久,霍華德搬到了昆明。他要在這裡渡過他的後半生,遠離自己出生的國家;他將幫助雲南那些最偏遠和貧困的村莊普及、促進教育工作。

刊者注:以上是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易社強的一篇文章,題目是“一名美國威斯康辛州的農民在雲南”。文章的觀點只代表作者本人,並不代表美國之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名山古寺:崇聖寺三塔
雲南元陽一金礦山坡坍方五人死亡
雲南今年以來有14人死於雷擊
雲南水災12死48失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