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體香來:香餐系列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9月12日訊】中國人都知道香妃的傳說。據說香妃是因為喜食杏仁,所以身體才會散發出奇特的花香。其實早在唐宋時期,宮妃御女就已流行食杏仁、飲杏露以求體香,而且還盛行采杏蕾、摘杏花用於美食。

  歷代皇妃貴婦們追求玉體蘊香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怪:西施常用荷花與露珠調制晨飲;楊玉環不但愛吃荔枝,還經常將香榧子研末沖服;慈禧酷愛食用菜香草粉調制的佳餚。由此可見,人體具有蘊香代謝功能,且與飲食密切相關。

  桃花香型:據《神農本草經》記載,桃花能“令人好顏色”。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從桃花中提取的植物激素,有抑制血凝、促進末梢血液循環的特殊作用。用桃花瓣泡茶或研末調蜜制成蜜丸,常食可使人體散發桃花香氣。

  茉莉香型:茉莉花多數人只知用其窨制茶葉,面忽略其美容價值。《中醫》主為:“此花馨香異常,順氣活血、調理氣機,入膳最宜。”取茉莉花若干,曬干,每次三至五朵調入清粥食用,不僅能清心明目,還可令肌膚流溢生香。其中所含香精油、芳樟醇脂等物質更有抑制色素形成及活化表皮細胞的妙用。

现在國內一些餐廳據此推出了一系列“香餐”,形成了一股飲食新時尚。那麼,怎樣通過相應的飲食來獲得芬芳宜人的體香呢?

  梅香型:梅,其花可作“梅粥”。梅實搗爛後,拌入花瓣鹽漬備用。將已煮好的白粥放入小鍋內煮滾,放入小蔥、少量麻油、胡椒粉,加小火熬成稀狀,此時倒入鹽漬的梅實、梅花,起鍋後即可食用。其色鮮紅,其味鮮香,令人生津。少女常令梅粥,體發梅香,淡雅宜人。

  杏香型:鎂入肺以,肺主皮毛,故皮膚毛發與肺有關,這是鎂元素美容的醫理理論。杏花、杏蕾等都富含鎂。想使體蘊杏香,於杏花盛開時,取杏花去蒂,以布袋盛之,入甕封存。半月後取出,每斤加甘草一兩,鹽梅十個共研末,裝入瓷瓶。每餐飯後用白開水沖服十克,可使皮膚白而潤,散發杏香。

  蘆薈香型:蘆薈中含有一種高分子配糖體,配糖體在被人體分解時能散發出芳香。采新鮮蘆薈去皮,用開水燙後,拌以椒鹽、麻油等佐料,即成涼拌菜。其性涼,故可消炎去火。對於油性皮膚的人來說,經常用鮮蘆薈搾汁飲用或吃蘆薈幽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名流健康減肥餐  豆腐豆製品不可少
夏秋交替如何合理飲食
克林頓南海灘節食法 台灣百萬減肥人好奇
芝加哥華文媒體與台灣駐芝加哥官員共慶記者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