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文檢定考 找回中文語言市場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15日訊】據聯合報報導,國內學子國文程度普遍不佳,連老師們都呼籲要搶救中文。

在全球化的浪潮日益高漲,英文已經是世界共通語言,學習英文更是世界趨勢。根據統計,我國學生托福考試成績已經跌落至亞洲國家倒數第六名。搶救英文都來不及,還要搶救我們每天生活中所熟悉的語言,實在是不可思議!

但是老師們的呼籲也非毫無道理,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日,學子都錯誤地將網路語言當作實體中文來使用,於是在作文課時出現許多荒謬的字詞,例如我「很」變成我「粉」。

此外,或許要拜科技之賜,電腦如此的普及,家家戶戶都有電腦,學生寫作業、做報告只要上網剪貼就可以完成,根本就無法藉由實際寫作來體會中文的美感及文字間的藝術,這也難怪學子的中文程度會低落。

雖然已有學校提出補救措施,用強制寫作文之手段讓學生不得不提升自身之中文程度,可是這只是治標不能治本,推動中文檢定考試的普及化,才是可行之道。

而中文檢定考試,就如同全民英檢、多益測驗、托福考試與雅思考試,既是就業能力測驗,也是入學門檻。換句話說,學生們畢業都勢必要走入職場,在職場既講求國際化又要本土化,中、英文能力是必備的工具,不具有這兩項語言工具,必定會被職場淘汰。

是故參加全民英檢、多益測驗等,是測驗職場英文能力之證照;同樣的,參加中文檢定考試也是測驗職場中文能力之證照。勢必要擁有這兩類語文證照,才會成為職場的大熱門,連帶引起在職學習、社會教育的風氣,如此會比在學校念古文觀止的學習方式,更實際也更有成效。

如今在職場上學歷越高越吃香,更多在職者及大學畢業生要考研究所,若沒有優良的中、英文能力,如何寫出一篇有深度之論文?學術水準如何的提高?

就像許多研究所入學門檻要採計全民英檢、托福考試成績一樣,學校可以瞭解考生之英文能力;採納中文檢定考試成績,也可讓學校瞭解考生之中文能力;這樣一位具有優良中、英文能力之研究所畢業生,更可以貢獻所學,提升台灣職場之競爭力。

然而推動中文檢定考試,還有很多好處。除了實際的經濟市場效益外,更可強化國際宣傳功能與奪回中文語言市場。

日前教育部希望施行讓更多外國學生留學台灣,但迄今都沒有像大陸推行的外國學生留學之中文托福考試。如果真能推動中文檢定考試,就可直接成為外國學生留學台灣之語言能力證明,既可減少多舉行一場的考試成本,又可增加外匯收入,實在是一舉兩得。

況且,現在台灣、香港所使用之正體中文,使用人口雖不及十三億中國人所使用之簡體中文,但實際上正體中文才是正朔,因為正體中文是由象形字所演變,以實用性來論,象形字的形體化比拼音化的英文好用。

例如在中、美大戰時,中國政府若還使用正體中文,開火是象形字,電腦在一感應到這兩個形體,就馬上發射飛彈;而美國政府雖然武器先進,但電腦在感應到fire(開火)四個字母沒有意義,要判讀個0.5秒才發射飛彈,這時中國飛彈就在美國上空,華盛頓特區可能早被夷為平地,美國飛彈慢發射已被中國攔截。這就是由象形字演變之正體中文比拼音化之英文好用的最佳例子,更是比將象形字精神破壞殆盡之簡體中文好用。

是故,我們切不可妄自菲薄,舉行中文檢定考試招攬更多國外學生參加,向國際宣示正體中文才是正朔,搶回大陸在中文市場獨占之市場,甚至和其分庭抗禮。就好像獨占英文留學測驗之美式英文托福考試,有強調英式英文的雅思考試這般對手,各在市場占有一片天空。

政府推動國際化加強全民英語之用心,我們都看得到。如推動二○○七年前50%以上之大學畢業生要通過中、高級英檢;二○○八年要當老師者要通過全民英檢等。只是國際化之潮流固然重要,但我們也不能流失本土化的語言。與其在學校用強迫手段要學子加強中文程度,還不如推動中文檢定考試,除了引發在職學習、社會教育的風氣外,更具有實際的經濟效益,又可利用其加強國際宣傳,並奪回中文語言市場。──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世界雙語學院 9月12 雙軌中文開課﹐19日各級專業重點輔導
GOOGLE推出繁體中文新聞搜尋提供圖文連結
美國影集李昌鈺之蛛絲馬跡 明年續拍20集
新澤西主恩堂中文學校秋季班招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