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 誠實椅

彤心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在一座鄰近新城市的小村莊中,住著一位樸實的老木匠,老木匠已經相當年長了,村子裡的老朋友也一個一個走了,只留下老木匠一個人每天對著矗立在彼端的高樓大廈嘆道:「活這麼大把歲數了,也沒看過你們這種怪物,把人送進去之後,卻都變了一個人似的!」可惜那座喧囂的城市似乎永遠聽不到老木匠嘶啞的叫聲,只留下老木匠「踢叩踢叩」的柺杖聲。

原來村子許多人為了學業、工作、愛情、家庭紛紛都跑到城市中了,但回來村莊之後,卻改不掉在都市染上的惡習,更嚴重的是,每個人愈變愈冷漠,見面不再打招呼,什麼也不相信,因為他們自己也都對著別人說著假話。現在會來找老木匠講話的,也只有趕都趕不走的推銷員罷了!從小在這裡生長的老木匠,看到這種情況好憂心呀!他希望自己在臨走之前,能夠再為這個村莊有所貢獻,除了默默的清理街道垃圾、種植許多花草樹木,其實他最希望的是能夠改變村民們!

一天,老木匠在磨著剛製作完成的椅子時,磨著磨著,不禁回想起過去村民的純樸善良, 嘆口氣說:「要是這張椅子能夠讓人勇敢的說出實話那該有多好呀!」老木匠流下一滴傷心的眼淚到椅子上,這時椅子突然強力的抖動,又自己繞了三圈,然後靜靜的停在老木匠身邊。老木匠又驚又喜:「難道是天上的神明們聽到我說的話了?」

摸著這張已經靜止的椅子,期待的坐了上去,這時老木匠感到頭腦一片空白,慢慢的腦子中竟然出現一件自己一直不敢說出來的事情,那就是以前老木匠以前在當學徒時,為了得到師傅的青睞,加上強烈的妒忌心,把另一名學徒阿杜的作品破壞掉,害阿杜被師傅趕出去!雖然老木匠一直覺得很對不起阿杜,卻說什麼也不敢說出來,怕破壞自己的聲譽。老木匠以為自己已經可以完全不在乎了,沒想到椅子卻喚醒了這個回憶。

老木匠想趕快逃離這個回憶,椅子卻有一股強大的拉力不讓老木匠起來,老木匠找藉口說:「其實也不是我的錯!是阿杜平時太懶惰,本來就應該被趕出去!」這時椅子嚴重的抖動起來,把老木匠狠狠的摔在地上。

老木匠像從惡夢中醒過來一樣,茫然的望著身邊的椅子。冷靜一陣子後,老木匠心想:「既然是上天賜給椅子這股神奇的力量,我不能因為自己的自私,不讓這張椅子發揮它的作用!」

老木匠馬上把椅子搬到自己的店門口,並且為椅子刻了一個木牌,上面刻著「誠實椅」,等待著願意說實話的人來嘗試!剛開始路過的人覺得有點好奇,但總覺得這是老木匠開的玩笑,所以沒有人願意坐下來嘗試看看。一陣日子過後,誠實椅好像一把隱形的椅子,沒有人願意瞥他一眼。老木匠感到心灰意冷,籌思著要如何讓人們知道誠實椅的神奇力量呢?

老木匠心裡有一股肯定的聲音,那就是得老木匠自己肯在大家面前嘗試,大家才不會把他當成一個玩笑。

翌日,老木匠搬著誠實椅到人多的廣場,敲著鑼,所有的人都圍觀過來,看看有什麼熱鬧。老木匠清清喉嚨說:「各位鄉親大家好!老朽這有一把神明賜與的誠實椅,但擺在店門口數天,仍未有人願意來嘗試。今日老朽當先鋒,坐給鄉親們看看!」說完馬上坐在誠實椅上,跟那天一樣,老木匠腦海中浮現年青時曾陷害阿杜,老木匠內心明白的知道自己不能再逃避了!他堅決的把這件事情說出來,說完馬上閉上眼睛,等待眾人唾棄的叫罵聲。

這時廣場鴉雀無聲,過了一會兒陸續傳來如雷的掌聲,大家都很佩服老木匠說出實話的勇氣。

老木匠流下淚來,這時的他感到無比的輕鬆,好像解開沈重的包袱般。老木匠緩緩站起來,對著各位鄉親說:「謝謝大家原諒我年輕時的無知,也希望大家願意來嘗試說出真話的感覺,老朽也準備把我一生的積蓄送給願意來嘗試的有緣人。」廣場內,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就是沒有一個人願意出來。

老木匠接著說:「沒關係!今天要大家一下子走出來的確有點困難,老朽也是經過一段時日的掙扎才出來的,我願意每天帶著這張誠實椅來等待有緣人!希望各位鄉親努力突破自己的心防,說出實話的感覺絕對是無比舒暢的事情!」

之後的每一天,老木匠每天一早就搬著誠實椅到廣場,還是沒有人願意嘗試,每個走過廣場的人都匆匆而行,臉低低的不敢面對老木匠的眼神。

漸漸的,村子裡流傳著一首童謠:「老木匠,造椅子,造了一把誠實椅;誠實椅,說實話,可惜沒人敢嘗試;老木匠,賞重金,願意等待有緣人。」因為這首童謠四處流傳,也有流傳到都市中,有許多貪財的人都來嘗試,但都被狠狠的摔下椅子!

難道誠實椅一點作用都沒有嗎?那可就錯囉!

其實村人每天都在改變中,每當他們經過老木匠時,都會反省自己所做錯的事,對別人也會要求自己說真話,其實誠實椅的用意不是要人揪出過去的痛處,而是要人勇敢的面對錯誤,去改進他,這才是誠實椅的價值所在。雖然大家沒有真正坐在誠實椅上,但實際上誠實椅已經發揮他最大的功用了,想想看,假設你坐在誠實椅上,你會說出什麼事情呢?

誠實椅,就如一面鏡子時時反照著我們的言行,提醒著我們,一但發現自己犯錯誤時,需要馬上改善它,這才是老木匠等待有緣人的真正希望喔!

轉載自:《大紀元e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前,有一座小村莊,叫作西村,而在西村的另一頭則是東村。西村和東村僅隔一座山,但西村的人卻從未到過東村,為什麼呢?
  • 有名的「八仙過海」民間故事裡,何仙姑是被視為法術最高的一位。她的高超法術是藉著手中一支蓮花施展出來。聽說有一次,兩個名叫張虎和趙豹的惡少,到廟裡遊玩,看見壁上的八仙圖有多處破損,唯獨何仙姑像沒有絲毫殘缺,色彩如新像是剛畫上的一般,對仙姑的法術益加敬佩。參觀之後,他們即跑去賭錢,賭到半夜贏了不少,在回家的路上,張虎說:「今天真是感謝何仙姑的護祐,我們應該去供一炷香才好!」趙豹不信,反而逗弄說:「不錯不錯!不過該買炷大斗香供何仙姑面前,明天才會大贏特贏,我的眼睛快睜不開了!抱歉我要先走一步!」 花的故事

  • 您知道廟裡的木魚和棒槌是怎麼來的嗎?聽說這背後有這樣一個故事、、、
  • 從前有個人,30多歲才成婚,到40歲生了個兒子,夫妻倆十分高興,為了兒子衣食無愁,整天拚命幹活,以為這樣可以為兒子積下些錢財。平時對兒子百依百順,把兒子看得比自己命還重要。儘管這樣寵愛兒子,卻不能博得兒子歡心。
  •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農民。他很窮,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爛了。


  • 奉化棠雲鄉有個小小的汪家村,村裏居住著“劉貝胡成董、駱朱毛竺鍾”等十多個家族。和睦相處,親如一家。這個優良傳統是從汪家汪老太公時形成的。
      
  • 這是我祖父經歷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 從前有兩個叫化子阿興、阿旺。無家無小,每日風裏來,雨裏去,住在半路涼亭裏同吃同睡同討飯,結成了一對好朋友。
      
  • 從前有個人,30多歲才成婚,到40歲生了個兒子,夫妻倆十分高興,為了兒子衣食無愁,整天拼命幹活,以為這樣可以為兒子積下些錢財。平時對兒子百依百順,把兒子看得比自己命還重要。儘管這樣寵愛兒子,卻不能博得兒子歡心。
  • 諸葛亮生在漢靈帝光和四年春三月五日,地點是琅玡郡,由於父母早亡,由叔父撫養成人,在天下大亂的時侯,他的兄弟姊妹隨叔父一起來到荊州。過著“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的生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