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十六屆四中全會是否啟動政治改革

標籤:

【大紀元9月17日訊】(自由亞洲電台申華報導)香港的星島日報15號引述有共青團中央團校背景的北京學者李劍宏的話說,星期四開幕的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提高到黨建的首要任務,有可能意味著中共試圖低調、穩健地推動政治改革。但是,參加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申華主持的討論會的兩位分析人士卻並不樂觀。他們是西安的獨立分析人士馬曉明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政治學教授王建偉。

記者:馬曉明先生,您覺得十六屆四中全會低調、穩健的推動政治改革的可能性大不大?

馬曉明:我認為可能性是不大的,我想頂多能作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比方說人員、理論的準備等等,頂多能作這樣的工作。現在為什麼國內外的媒體和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人,普遍作出這樣的揣測,因為大家對中國目前的這種狀況,非常焦慮、非常關注。所以把這樣一種願望和不太切合實際的一種寄託,放在中共現在這一屆的領導班子身上。

記者:剛才王先生也提到在去年期胡錦濤講話之前,大家都懷有很大的希望,就是說他會作一些新政策的宣誓,但是結果非常令人失望。王先生您覺得這一次胡錦濤會有什麼新的表示嗎?

王建偉:剛剛馬先生也提到,胡、溫新的班子上來以後,外界一直對他們抱著比較大的希望,覺得他們可能會在政治改革上邁開大一點的步子,但是千呼萬喚出不來。當然在政治方面,他們也是提出不同的強調重點:執政為民,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我想如果要有些新的東西,應該還是圍繞如何加強中國共產黨統治的角度來進行調整,穩健的擴大黨內的民主。

記者:剛剛提出要黨代會常任制,您覺得這就是黨內民主的作法?

王建偉:黨代會的常任制,這次還加強黨內運作的透明度,這篇報告在四天前就已經發給大家討論。

記者:馬曉明先生,您覺得不進行政治改革的話,他如何能提高執政能力?如何能加強黨內民主?

馬曉明:現在中共的執政狀況,如果不痛下決心來進行必要的政治改革,在中國出現像蘇聯和東歐共產黨崩潰的局面,已經為期不遠了。我今天就親眼見到兩場工人在大街上堵路的情況,這兩個企業都被用各種各樣的手法,讓深圳和香港的集團公司用很低廉的價格收買。

記者:聽說在西安的兩個什麼企業?

馬曉明:一個是咸陽的企業,西北國民機場。另外一個企業是陜西精密金屬責任有限公司。原來是西北的一支花,結果到現在停產一年多。職工現在的工資只發60 % – 70 % ,而且才發到今年的2月份。

記者:工人為什麼上街攔路?

馬曉明:他們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從前天到今天,而且是在交通幹線上,堵了三天都沒有人去管。市長來了說你們這個企業是屬於什麼部、省裏管的,我們管不上。公安局去了只能問問情況,你們提出的問題我也解決不了。今天中共召開了紀念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五十周年的大會,胡錦濤進行了重要的發言:中國的政治制度、中國的民主只能走適合中國情況的民主,西方的這個民主不適合中國的狀況。從這些講話中似乎聽不到有什麼新意。

記者:王建偉先生,剛剛馬曉明先生提到的這個事情,大概是中國眾多類似事件當中的一件,從這些事情中您是不是看出,剛才我們所提到的中國共產黨想進行的黨內民主,對解決中國嚴重的社會問題,是不是杯水車薪?

王建偉:可以這麼說,所謂加強政策能力,當然也就包括剛剛馬先生提到的這樣的問題的處理能力。但是我想就這些措施本身來講,還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

記者:於是我們得到明年、後年繼續揣測政治改革是否被中共引進。

王建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層是屬於兩難的情況,不改的話問題越多,可能會爆發。如果要採取比較大的步驟來改的話,他又怕失去控制。

記者:馬先生您怎麼看待這種兩難境地?

馬曉明:中國有句話「兩害取其輕」。現在的社會矛盾已經不能容忍觀望,沒有這個時間了,有遠見和有作為的政治家,他們會作出適時的政治選擇。

(以上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旅社旅行團重慶遊客在北京火車站遭到歹徒刀砍
中國官方報紙批評北京一些旅店拒絕接待艾滋病孤兒
人權組織指責中國政府將驅逐100多名朝鮮難民回國
四川發現瀆職侵權行為造成118人死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