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發表2005發展報告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9月2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佩芝報導) 世界銀行星期二公布的《2005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任何國家如果希望達到刺激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的目的,就必須為本國企業創造理想的投資環境,緩解各類企業面臨的政策性風險,並打破阻礙企業競爭的障礙。報告呼籲國際社會為發展中國家改善投資環境提供更大的幫助。

*良好投資環境至關重要*

世界銀行《2005年世界發展報告》的主要作者沃裡克﹒史密斯表示,他們的研究發現,良好的投資環境對發展至關重要。根據他們對五十上個發展中國家三萬多家企業的調查,一個國家如果能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企業提供投資的動力,那將能幫助國家總體的經濟增長和削減貧困。

史密斯說:“我們看看中國、印度和烏幹達的例子。這些國家的政府為改善投資環境所採取的措施讓人民生活水平取得巨大的進展,同時也減少了貧困人口。從其他國家的具體情況來看,我們看到良好的投資環境能幫助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員工薪,私有企業的增長也能提高政府稅收。政府從私有部門得到的稅收讓政府有資金支付公共醫療、教育和其他領域的費用。”

*發展中國家企業面臨的問題*

這份名為《改善投資環境、促使人人受益》的報告指出,目前發展中國家企業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在各國之間有很大差異,而且在各國國內也有很大區別。不過有幾個常見的共同問題,其中主要包括政策性風險、企業承擔的政策性成本、以及競爭障礙。

*政策性風險*

政策性風險主要包括對政府政策內容和實施的不確定性、宏觀經濟不穩定、以及缺乏產權保護。報告說,危地馬拉近百分之九十的企業表示很難預測監管規則。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孟加拉企業以及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厄瓜多爾和摩爾多瓦的企業對法院是否會維護他們的財產權缺乏信心。報告發現,單是提高政策的可預測性就能使新增投資機率增加百分之上十以上。

*企業承擔的政策性成本*

其次,世界銀行指出,企業承擔的政策性成本也是十分可觀的,導致許多潛在的投資機會最後無利可圖。另外,不可靠的電力供應、合同執行不力、 腐敗和犯罪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比方說,厄立特里亞、印度和肯尼亞的企業因斷電而遭受的成本損失常常佔銷售額的百分之十以上。另外,許多發展中國家企業面臨許多競爭障礙,對企業創新和提高生產率都產生負面影響。 報告發現,增加競爭壓力能把創新的機率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

*世行建議重視改革*

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沃裡克﹒史密斯說,基於這些共同問題,世界銀行建議發展中國家政府必須重視三個領域的改革。

他說:“首先,可以從政策著手。部份國家的政策阻礙投資。政府政策不確定,總體經濟不穩定,缺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都阻礙了企業進行新的投資。第二個領域和成本有關,部份國家企業負擔的費用太高,導致潛在的投資機會無利可圖,其中包括沒有可靠的電力供應、合同執行不力、法律規章過於複雜等。第三,政府必須專注於減少企業競爭的障礙。很多證據顯示,企業彼此之間的競爭是導致企業不斷創新、提高生產力的主要動力。”

*各國努力差異很大*

世界銀行專家史密斯說,報告發現,各國政府對改善這三個領域所做的努力有很大的差異。

他說:“部份國家,像印度、中國和烏幹達對改革相當認真。他們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並因此取得快速的經濟增長和削減貧困人口。不過很多其他國家的進展仍然相當緩慢。我們認為,要做到真正改革,並不能只靠發布新的政策聲明或制定新的法律,各國必須正視政府政策背後存在的問題。他們必須遏制腐敗,必須建立政府政策的公信力,必須取得公眾的支持。”

*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世界銀行的報告以中國、印度、烏幹達等國為例,表示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在一夕之間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政府必須持之以恆。 報告的主要作者史密斯說:“ 我認為持之以恆而不是追求完美是關鍵。政府通過把重點放在解決企業面臨的限制上來取得重大進展。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改革過程。這個改革是一個過程,不是單一事件。政府必須持之以恆。”

世界銀行同時呼籲,國際社會可以通過幾個途徑幫助改善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環境,其中包括取消發達國家的貿易限制和補貼,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多、更有效的援助,以及為發展中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在政策改革設計和執行方面提供更多的指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儘管遭恐怖威脅 IMF和世銀照常開門營運
橙色警戒 恐怖攻擊鎖定美東三城
新澤西提升恐怖威脅警戒
世界銀行扶貧貸款被貪污濫用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