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B肝病毒表面蛋白 可望發現癌前病變

標籤:

【大紀元9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8日電)台灣國家衛生院和成大醫學院研究發現,當慢性B肝患者體內的B肝病毒表面蛋白突變時,將會使肝細胞變成癌細胞。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正進行臨床試驗,如果再次確認此一結果,將發展為偵測肝癌的篩檢工具。

國衛院臨床研究組組主任蘇益仁表示,疾管局正進行第三階段的臨床試驗,針對二千名四十五到五十五歲的B肝帶原者,追蹤他們的血液或肝臟中是否出現突變的B型肝炎病毒表面蛋白(pre-S)。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慢性B肝患者體內的病毒若是出現突變的表面蛋白(pre-S), 肝細胞將會不正常增生,產生成群的結節,這就是肝臟的癌前病變。

蘇益仁說,此一大規模臨床試驗預計三年後獲得結論,一旦再度確認可以用pre-S偵測肝癌,以後B肝帶原 者只要抽血,檢驗是否帶有突變蛋白,就可預測肝癌的發生機率。

蘇益仁表示,這項篩檢成本不高,預估在新台幣一千元以下,患者可及早發現癌症,及早治療,並且密切追蹤,醫界也能藉此尋找治療藥物,抑制pre-S 突變蛋白的增生。

相關新聞
王策:強烈抗議中共虐待王炳章、秦永敏
苧麻根證實具B肝療效 全球首項中藥製劑開發成功
亞裔B型肝炎嚴重
上海一女子子宮外孕  胚胎竟長在肝臟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