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重建海嘯災區 斯里蘭卡和平露曙光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16日報導】斯里蘭卡海嘯災後重建目擊系列之四(政經情勢篇)(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斯里蘭卡特稿)斯里蘭卡長年內戰,耗弱國力與經濟。百姓已厭倦戰爭,渴望和平。這次海嘯災情,讓和平出現曙光。總統庫瑪拉通嘉女士收養一名因海嘯而成為孤兒的坦米爾小女孩,反對軍「坦米爾解放之虎」領袖普拉巴卡蘭,將會晤挪威和平調停人挪威外長皮特森以及首席和平代表索漢。

南亞海嘯重創斯里蘭卡的東部與南部海岸線,造成三萬多人死亡,百萬人流離失所。長年內戰的斯里蘭卡暫時放下戰爭,公家單位、政府軍和反對軍幾已全數動員,投入救災和重建工作。

天災,可不分種族與政治。重創的東海岸巴地卡羅(BATTICALLOA)地區,以及安帕拉(AMPARA)地區,是爭取獨立的塔米爾人居住。可是,災後救援及重建的,卻是不分種族的塔米爾人、辛哈利人,及國際的人道組織。

救災,打破了歧見的藩籬。無論是首都可倫坡,或佛教政教中心的坎迪(KANDY)山城,還是偏遠的東海岸阿卡拉帕圖鎮(AKKARAIPPATTU),這些辛哈利族與塔米爾族人居住地,都可以見到懸掛國殤白旗悼念。

更可敬的是實際的救災行動。來自可倫坡的辛哈利人中校軍醫杜希塔(THUSITHA),陪同台灣來的路竹會醫療團,前進四百公里外塔米爾人的災區,勘災、協調、看診、拔牙,出錢出力,一句怨言都沒有。

雖然痛恨塔米爾伊斯蘭解放之虎(LTTE)反對軍,杜希塔卻以行動,展現他對國家子民的關懷。

救災如救火般搶時間,勘災過程中,塔米爾人司機卡薩,見到路旁有一座殘存的印度教小廟,撂起「沙龍」服飾,脫下鞋子就下車膜拜,並抓了一把泥土回吉普車上祈福。這虔誠的一幕,完全映在杜希塔的眼簾,但他並未露出慍色。

佔斯國七成人口的辛哈利族(Sinhalese)多信奉佛教,不到兩成的塔米爾族(Tamil)信奉印度教,種族衝突嚴重。「坦米爾解放之虎」一九七二年起,為爭取獨立與政府軍作戰,造成約六萬人死亡。

一九九五年,斯國國內航空班機因飛行安檢問題停飛後,國內的大眾交通問題,都得仰賴火車及公路。不過,因內戰與經濟禁運等因素,經常可見到鐵路與公路橋樑共構的奇特景象,讓人印象深刻。

災後,首度有台灣醫療團進入塔米爾人居住地,邊境上車檢查的關卡哨兵、在城鎮巡邏荷槍實彈的政府軍與武警、偶爾出現的便衣老虎軍,碉堡的地雷禁區鐵絲圍籬,豎立骷髏頭的標示,都讓整個救災過程,充滿特殊的氣氛。

獨立是願望,武力是手段。實際上,塔米爾猛虎組織仍活躍在北方與東方省。路竹會醫療器材貨車前往一處難民營途中,就曾經因為盤查而暫時失蹤。前往坦比魯利災區的路上,會有人發放印有「坦米爾解放之虎」領袖普拉巴卡蘭肖像的年曆。

不過,來自可倫坡的國家武警,依舊在災區協助塔米爾人病患看診、維護治安。打仗是軍人領導者的決定,但受苦的卻是人民,他們本來是有選擇的,只是有人讓他們無可選擇。

在卡內基葛拉瑪難民營中,就存在印度、佛教、回教、基督各宗教信仰的災民。「我們不要再打仗了」,五十八歲的米那雅卡母地(VINAYAKAMURTHY),抱著小孫子向外界訴說他的心聲。

斯里蘭卡的國旗中,綠、橙兩色代表國內少數民族,咖啡色代表辛加利族。「斯里蘭卡」在辛哈利語中,為「樂土」或「光明富饒的土地」之意。

長期內戰使斯里蘭卡精疲力盡,其實,民眾對戰爭厭倦到了極點。各界都衷心期望,天災能促使斯里蘭卡政府及反對軍齊心協力救災。戰爭與和平,美麗與哀愁,端賴看兩族領袖能否以愛心遮蓋仇恨,消弭雙方歧見,致力於真正和平的樂土。

相關新聞
布什說美國信守對亞洲海嘯援助的承諾
路竹會捐50貨櫃米協助斯里蘭卡災民重建家園
斯里蘭卡總統要收養受災的坦米爾女孩
辛明﹕中共在唐山大地震后視災民如草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