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重建海啸灾区 斯里兰卡和平露曙光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月16日报导】斯里兰卡海啸灾后重建目击系列之四(政经情势篇)(中央社记者黄旭昇斯里兰卡特稿)斯里兰卡长年内战,耗弱国力与经济。百姓已厌倦战争,渴望和平。这次海啸灾情,让和平出现曙光。总统库玛拉通嘉女士收养一名因海啸而成为孤儿的坦米尔小女孩,反对军“坦米尔解放之虎”领袖普拉巴卡兰,将会晤挪威和平调停人挪威外长皮特森以及首席和平代表索汉。

南亚海啸重创斯里兰卡的东部与南部海岸线,造成三万多人死亡,百万人流离失所。长年内战的斯里兰卡暂时放下战争,公家单位、政府军和反对军几已全数动员,投入救灾和重建工作。

天灾,可不分种族与政治。重创的东海岸巴地卡罗(BATTICALLOA)地区,以及安帕拉(AMPARA)地区,是争取独立的塔米尔人居住。可是,灾后救援及重建的,却是不分种族的塔米尔人、辛哈利人,及国际的人道组织。

救灾,打破了歧见的藩篱。无论是首都可伦坡,或佛教政教中心的坎迪(KANDY)山城,还是偏远的东海岸阿卡拉帕图镇(AKKARAIPPATTU),这些辛哈利族与塔米尔族人居住地,都可以见到悬挂国殇白旗悼念。

更可敬的是实际的救灾行动。来自可伦坡的辛哈利人中校军医杜希塔(THUSITHA),陪同台湾来的路竹会医疗团,前进四百公里外塔米尔人的灾区,勘灾、协调、看诊、拔牙,出钱出力,一句怨言都没有。

虽然痛恨塔米尔伊斯兰解放之虎(LTTE)反对军,杜希塔却以行动,展现他对国家子民的关怀。

救灾如救火般抢时间,勘灾过程中,塔米尔人司机卡萨,见到路旁有一座残存的印度教小庙,撂起“沙龙”服饰,脱下鞋子就下车膜拜,并抓了一把泥土回吉普车上祈福。这虔诚的一幕,完全映在杜希塔的眼帘,但他并未露出愠色。

占斯国七成人口的辛哈利族(Sinhalese)多信奉佛教,不到两成的塔米尔族(Tamil)信奉印度教,种族冲突严重。“坦米尔解放之虎”一九七二年起,为争取独立与政府军作战,造成约六万人死亡。

一九九五年,斯国国内航空班机因飞行安检问题停飞后,国内的大众交通问题,都得仰赖火车及公路。不过,因内战与经济禁运等因素,经常可见到铁路与公路桥梁共构的奇特景象,让人印象深刻。

灾后,首度有台湾医疗团进入塔米尔人居住地,边境上车检查的关卡哨兵、在城镇巡逻荷枪实弹的政府军与武警、偶尔出现的便衣老虎军,碉堡的地雷禁区铁丝围篱,竖立骷髅头的标示,都让整个救灾过程,充满特殊的气氛。

独立是愿望,武力是手段。实际上,塔米尔猛虎组织仍活跃在北方与东方省。路竹会医疗器材货车前往一处难民营途中,就曾经因为盘查而暂时失踪。前往坦比鲁利灾区的路上,会有人发放印有“坦米尔解放之虎”领袖普拉巴卡兰肖像的年历。

不过,来自可伦坡的国家武警,依旧在灾区协助塔米尔人病患看诊、维护治安。打仗是军人领导者的决定,但受苦的却是人民,他们本来是有选择的,只是有人让他们无可选择。

在卡内基葛拉玛难民营中,就存在印度、佛教、回教、基督各宗教信仰的灾民。“我们不要再打仗了”,五十八岁的米那雅卡母地(VINAYAKAMURTHY),抱着小孙子向外界诉说他的心声。

斯里兰卡的国旗中,绿、橙两色代表国内少数民族,咖啡色代表辛加利族。“斯里兰卡”在辛哈利语中,为“乐土”或“光明富饶的土地”之意。

长期内战使斯里兰卡精疲力尽,其实,民众对战争厌倦到了极点。各界都衷心期望,天灾能促使斯里兰卡政府及反对军齐心协力救灾。战争与和平,美丽与哀愁,端赖看两族领袖能否以爱心遮盖仇恨,消弭双方歧见,致力于真正和平的乐土。

相关新闻
布什说美国信守对亚洲海啸援助的承诺
路竹会捐50货柜米协助斯里兰卡灾民重建家园
斯里兰卡总统要收养受灾的坦米尔女孩
辛明﹕中共在唐山大地震后视灾民如草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