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愛人的建築新象——綠建築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7日訊】(記者黃麗玲台北報導)居住在都市叢林中的你,有沒有做過這樣的夢想?你所居住的大樓有很寬廣的綠色花園,一打開窗戶就有足夠的綠意讓你瀏覽,和充滿芬多精的空氣讓你大口呼吸。興致來潮想脫掉鞋子踩一踩泥土,嗅一嗅青草的芬芳;或大雨來時想聽一聽雨水與葉子的對話,或是想看看絲絲雨點打入泥土你儂我儂的樣子,只要踏入樓下的庭園,就可以如願以償。

不習慣在室內吹著冷氣,依賴燈光照明的你,是否也曾夢想過?你待的房間可以吹進很涼爽的微風,自然明亮的光線從窗口射近來。即使在炙熱的豔陽下,你居住的空間依然清涼得有如夏威夷海灘。

三項綠建築設計規範 尊重自然

這個夢想有可能成真嗎?答案是有希望的,因為內政部營建署、中華建築中心與產官學研經過長時間研究、後要化口號為行動,從94年元月一日起將長期推動的綠建築政策法規化,並於今年優先推動三項綠建築設計規範,包括了「基地綠化」、「基地保水」、「建築物節約能源」。至於其他各項規範如「建築物雨水或生活雜排水回收再利用」、「綠建築構造」及「綠建材」則另訂實施日期。

「基地綠化」的重點在於鼓勵業主多採用台灣原生樹種栽種,並優先選擇二氧化碳固定能力較佳的樹種進行搭配,鼓勵多層次的立體綠化設計方式。基地綠化也創造了一個可以呼吸的綠地空間,恢復了大自然的生息,兼具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考量。還可以淨化空氣、減少噪音,並吸收過多的二氧化碳。

原單調無生趣的草坪綠地(中華建築中心提供)

經改善後的多層次混種植栽

「基地保水」由於都市高密度的開發,地表大量的水泥化和柏油化,使地表喪失原本良好的滲透力水分能力,一遇到豪雨便一發不可收拾,輕則淹水、重則造成土石坍方。基地保水工程實施後,建築基地至少得具備原來裸露基地時所能涵養或滲透雨水的一半能力。換句話說至少要減少一半以上的不透水面積,土地有了呼吸及接收雨水的空間,可以緩和都市高溫化的現象。

優良綠建築改善案例,已成為社會大眾與機關團體爭相學習、觀摩的對象,極具教育意義

將大地還原成原有「會呼吸」的皮膚,以使雨水滲入原有土壤中,維持自然生態平衡。

「建築物節約能源」早期的建築物採惟幕玻璃,或沒有兼具方位及棟距、自然採光通風是否良好的考量,以致造成耗能式的建築。於是大量的使用冷氣空調和照明設備,不僅耗費了大量的能源,也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百分之一的可觀量。透過「建築物節約能源」的執行可以確保建築具有良好的通風、及遮陽隔熱性能,避免因空間炎熱而大量使用空調的情形。

落實綠建築政策 面面俱到

1月12日由中華建築中心邀請多位綠建築專家及學者,就綠建築運動等議題進行研討,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的看法。與會的專家認為從營建署的綠建築專章,到建築研究所的綠建築標章,都是為了要創造 一個優質、永續經營的居住環境。

在建築師方面:以往以建築造價決定設計費,容易造成工程能源耗費,若以綠建築設計比例的多寡來決定設計費,政府並給予獎勵措施,能大大提高建築師採用綠建築理念來設計的意願。

在建商方面:建立建商綠建築不會增加建築成本,只是手法問題的觀念。以節省能源規劃,採用綠建材、大面積的綠地空間及考慮軟體設施,也許會比以溫泉、游泳池等高管理成本為訴求的方式,更具有賣點。

在消費者方面:鼓勵消費者購買,擁有綠建築專章的建築,並宣導綠建築具有綠化、保水,對生活能產生較大的附加價值。綠建材及生態建材不僅考慮到人體健康,同時可以利用更久,讓地球能夠永續經營下去。

在政府方面:在面臨京都議定書的實施、國際環保壓力之下,綠建築是最有效和最便宜的二氧化碳減量政策,因為綠建築可以減少20%的用電度。同時綠建築也是21世紀創新的產業,就像火車頭一樣,帶動跟綠建築相關的上下游產業,因此把握契機,推動綠建築產業,改變台灣原本產業結構,朝向更環保更有效的能源使用。而建築業的參與民眾的配合是重要的關鍵,所以府制定的法規要淺顯易懂,讓人容易了解執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研究院的基因體研究中心在今天上午落成啟用。中研院指出,這棟大樓除了是院內第一棟取得綠建築標章的建築物外,而且考量到院區以及週邊地區可能發生的水患,這棟大樓的地下停車場,可承載院區內瞬間暴雨所產生的雨量,舒緩院區下游基隆河倒灌所造成的災害。〔韓啟賢報導〕
  • 大紀元記者楊天琴綜合報導)台灣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大樓今天(11日)上午正式落成啟用,共耗資新台幣 6億多元興建,是院內第一棟取得綠建築標章的建築物。且針對院區以及週邊地區可能發生的水患,備有特殊水閘門能將洪水導入地下1、2樓停車場,吸收瞬間暴雨負擔,延緩四小時洪峰時間。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日前風光啟用,這幢最新的大樓不但是中研院第一幢獲得建築綠標章的建築物,符合七大項環保指標,最特別的是,地下停車場可以吸收院區瞬間的暴雨水量達18000立方公尺,並同時延緩院區下游基隆河倒灌的傷害,可說是一幢有生命的大樓。
  • 迎合民眾看重居家風水,高雄市環保局特別出版一本〔我愛綠建築〕購屋指南,內容涵蓋綠色建材,室內裝修,自然採光,通風設計等三十妙招,方便民眾輕鬆打造健康好風水,一次搞定又省錢。
  • 〔自由時報記者楊國文╱台北報導〕前大法官戴東雄因致力推動台德兩國的法學、文化、經濟等交流,尤其是提供德國再生能源經驗,協助台灣儘速達到永續非核家園的目標及協助引進「綠建築」實務工法,德國總統特別將象徵對德國有特殊貢獻的「一級聯邦十字勳章」頒贈給戴東雄,昨晚並由德國在台協會處長戴森主持贈勳儀式,授勳給戴東雄。
  •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二十八日電)台灣近年來在公部門主導下,綠建築推動腳步快,明年將實施綠建築相關法規。台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邱瓊玉說,台灣在綠建築法規面領先許多國家;她也指出,很多外國學者都說台灣綠建築法規「走得很前面」,並感到不可思議。
  • 「第16屆優良建築建材暨產品展」即日起在台北世貿中心展覽館舉辦,參展廠商約350家,將展出到20日,包括產官學界等各方代表都出席昨天的開幕儀式。
  • 從今年元旦開始,建築開發業者申請建築執照時,需依照內政部營建署「建築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編第17章」的「綠建築專章」規定,導入建築物基地綠化、保水與節約能源等規劃。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