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高校本科教學評估的疑惑

標籤:

【大紀元1月21日訊】中國教育部部長周濟2003年8月20日在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研討班上宣佈,將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對我國所有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的評估,並形成五年一輪的教學評估制度[1]。2004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正式成立,專司此事。其實,教育部從1993年就開始對1976年以後新建的以本科教學為主要任務的普通高校評估,到2000年底已評估了171所此類高校;其次是從1995年開始對於進入「211工程」的重點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優秀水平的評估,有16所高校接受評估;再次就是啟動於2001年的介乎上述兩類學校之間的、辦學歷史較長、以本科教學為主要任務的高校本科教學工作隨機性水平評估[2]。目前,中國有本科高校644所,獨立學院300餘所,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900餘所,按照五年一輪計算,每年將評估和抽查250所院校。評估結論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種。今後,教育部還將逐步建立將評估結果與增設新專業、審批學位點、確定招生計劃等相關政策掛鉤的激勵機制[3]。對於第一次被評為不合格的學校,將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合格的學校,將限制其招生。

  於是,國家教育部組織的高校本科教學評估在中國掀起一片熱浪,彷彿新一輪運動,正在轟轟烈烈、如火如荼的開展。國家教育部對各高校有生殺大權,上頭行政命令一下,下面都得衝鋒陷陣,紛紛全體總動員,表決心,下戰書,舖天蓋地的進行宣傳。且用「本科教學評估」為關鍵字在網上搜索一下吧,躍然而出的是眾多高校的本科教學評估網站,其重視程度自不必說,逼人的壓力撲面而來。每個高校陡然間壓力遽升,這種壓力最終轉嫁到教學第一線上的廣大教師,甚至學生們也牽連其中,誰也無法倖免。在某校全校師生員工誓師動員大會上,甚至出現文革遺風般的校長動員口號:「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飯碗。」這對經歷各種運動的中國人來說,這種感覺實在太熟悉了。顯然,如果不是教育部動用了「限制招生」的殺手鑭,如果不是評估結果對公眾公佈,進而嚴重影響學校招生、就業等關乎生存大事的問題,各個學校會這樣撇一切日常工作於後,把它當成頭等大事來抓嗎?

  由於此政策意圖長期執行,不但要五年折騰完所有高校,還要五年一折騰,影響面和覆蓋面空前。這個涉及中國教育界這麼多人口的大工程,在表面上一片積極擁護與堅決響應聲中,真的是形勢一片大好?在小部份人的頭腦發熱中,大多數人的反映如何呢?是否有哪個部門或高校站出來大聲疾呼或表達真實的觀點和聲音呢?該是進行冷靜思考的時候了,該是正式面對此運動中各種負面效應和造假行為的時候了,否則,中國教育還經受得住這樣的折騰嗎?

   本人是一名普通的高校教授、博士,出於責任和良心,有必要表明個人觀點,並把周圍同事的真實聲音傳遞給外界,包括一些渠道傳來的消息。和本人有同樣看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數,也肯定有更多的人有更敏銳的眼光和觀點,尤其是那些身處教育界高層的領導們,看到的明白的更多、更徹底。並且,我所發出的疑惑,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在我有限的眼光所及之外,也許中國教育界並沒有集體成為啞巴,或成為逆來順受的小媳婦,畢竟國內還有幾所牛氣沖天的大學,也許是可以不理睬這樣的行政命令,雖然它們已經被稱為「留美預備班」之類的名字,但中國教育界少了它們,肯定如同少了主菜的一桌筵席。但是,大多數學校只能緊跟上頭的指揮棒走,最多偷偷發發牢騷而已,公開的抗議和抵制只是幻想。當然,我也樂觀的希望這樣的民意已經直接傳遞到了上層,同時希望所謂本科教學評估不要成為一輛無法停止的快車,迅速把中國教育拖到不可未知的黑幕中。

  首先申明:對本科教學評估的意義,本人和廣大教師不會否認。此類宣傳在網上遍及,輕鬆可以查閱,這裡略過不表。

  疑惑一:評估指標體系、方式方法科學嗎?
  針對本科教學評估,教育部公佈了一套繁瑣的指標體系,覆蓋面之廣,無所不及。本人拿到校方下發的分解、解釋後的三級詳細指標體系,厚厚幾冊,看得眼花繚亂。很多地方就是左右互搏,重複出現,交叉引用,無法自圓其說,好像一個頭腦不清楚的老太太的絮絮叨叨,弄得人心煩意亂,不知從何著手。於是連篇累牘的寫材料、交材料,大會小會討論,不清楚的地方若要四處去問,最頻繁和經典的答案為:「我也不知道,沒有人知道。」於是乎,大隊人馬出動,四處訪問通過評估的兄弟院校,活動能力強者使出渾身解數,甚至恨不得把外單位的評估原始材料連鍋端(不那麼容易,很多被視為高校自身機密)。反正,修修補補後的材料端到所謂專家的桌面上,也許視曾相似,誰知道是哪道菜?

  其實,巨大工作量也包括來自對指標體系的解釋模糊不清,缺乏操作性。僅舉一小例,對舊試卷的要求問題上,本人和同事們砸入的時間最多,此前若干個學期的試卷全部重新處理,全部成績及其分析等文檔重新打印補充,一會兒變格式,一會兒變整理標準。因為誰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誰都不知道怎樣做更好,哪怕不斷請示教務處處長、管理教學的校長,結論也是茫然。於是,忙碌了半年多,現在都沒有辦法達到內部要求,更不敢奢望能達到那些挑剔而抽像的指標要求,同時還有大量遺留問題不能解決,甚至誰也不知道還會不會再變。為了教學狀態的歷史行為,弄得人仰馬翻,正常教學大大受到衝擊,值得麼?不是為了這個評估而犧牲了很多學生的教育嗎?

  本人的看法是:如果非得搞一套本科教學質量評估方法出來,建議參考ISO質量認證制度。質量認證也叫合格評定,是國際上通行的管理產品質量的有效方法。質量認證按認證的對象分為產品質量認證和質量體系認證兩類,按認證的作用可分為安全認證和合格認證。其中,安全認證是強制執行,合格認證為自願執行。

  學生不是高校教育的產品麼?高校進行教育工作,當然有對應的教學質量體系。因此,為甚麼不把本科教學評估拆分為兩塊?分為為強制和自願部份。強制執行的部份是為了杜絕「野雞大學」出現。實事上,目前教育部公佈的參與教學評估的高校名單應當都是初審合格,這種評審應簡單而操作性強,對大多數達到一定級別的高校都可以免檢。另外一個部份是自願參加的部份,即本科教學質量合格性認證。由教育部組織專家制訂一個統一的質量標準和文檔,各高校參照執行,並根據高校需要自願決定參加與否,可自主選擇時間。對評估合格的高校,教育部可授予證書,對社會公佈,供廣大考生、家長、用人單位參考,但僅做參考建議。當然,為了鼓勵高校自願參與並通過認證,在增設新專業、審批學位點等方面,可優先考慮具有證書的高校,而不是必要條件。更重要得是,在諸如確定招生計劃這樣的敏感問題上,還是不要過多干預各高校的自主辦學權,自然有市場機制調節,相信廣大考生和家長都是明眼人。這如同買貴重商品一樣,有證書的產品對購買者肯定具有相當吸引力。

  強烈呼籲教育部拿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標準,包括教學環節中的各種格式規範的文檔,各高校根據情況填空即可。更重要的是,教學評估不能計較歷史行為,而是從公佈評估名單後的當前學期開始正式啟動,歷史行為只能參考,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迎評促建的目的,否則就會出現下文的問題。

  疑惑二:評估腐敗何時修?
  賙濟部長當然具有超前預見性,他指出對那些在評估工作中做手腳的高校,發現後就評其為教學評估不合格單位,並向社會公佈。這樣的申明顯得多麼蒼白啊,如果你聽到了以下事例。

  西南某高校得到了某次教學評估優,此消息對本校人尤為振奮,更增加了確保合格評估的信心,甚至產生了得優的幻想。本校教師聽得校方的豪言壯語,個個相對苦笑,此所謂冷暖自知。於是,多路人馬紛紛赴外取經,回來後,很多教師卻慾言又止。本人聽得消息反饋:為了解決舊試卷丟失問題,該校組織學生突擊做題,為了達到舊試卷的效果,採取種種「做舊」的技術手段,比如在試捲上灑水並於日光下暴曬,以求得天衣無縫的效果。

  種種類似招術,數不勝數,定然是動用了該校人全部的智慧。比如另外一例:等得評估專家到達該校,即便他隨意走動,他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遇到的都必然是事先安排好的人,而表面上卻完全不露痕跡。這個招術是否視曾相識呢?正是中國總理溫家寶脫離了某地方的安排路線,才偶然見到了熊德明,於是有了著名的總理為農民討拖欠工錢的故事。那麼,以高校人眾多高級知識份子的智慧,即便是溫家寶親歷進行評估驗收,恐怕怎麼突發奇想的改變參觀線路,都是在高水平的算計中啊。

  對於教學歷史狀態,肯定每個高校和教育部推出的評估指標都不會完全吻合,程度不一致罷了。那麼有組織的被迫補充、製造這些工作算甚麼性質呢?歷史是可以恢復得起來的麼?恢復的意義在甚麼地方?更可悲的是對高校教育職能的拷問:你教育的人到底是具有甚麼樣人格的人?是一個起碼的誠實的人嗎?整個社會的信仰和誠信缺失,讓這個群體心安理得、理直氣壯的公然造假,還無恥的四處傳播、交流經驗,這若讓民眾知曉真相,如何接受?由校方出面組織學生作假,這對學生們的心理和誠信損失何其嚴重?誰為這個負責?這些得了評估優秀或良好的學校的學生走入社會後,當他們坦然而熟練的造假時,可曾回想個人心靈深處曾經有過的良心、道德和善良誠信等美好品質被校方的指令弄得轟然倒塌的時刻?我們的教育,到底在摧毀甚麼!

  下面的事例會更進一步說明誠信和造假不僅僅是校方行為,而是教育部門的有組織行為。西南某地某校規模小,辦學資源嚴重缺乏,光是教師數量就嚴重不夠,於是,在某市教委的組織和行政命令下,緊急動員數個高校選派具有碩士學位的年輕教師到該校「支教」,承擔課程任務,名義上成為那邊人事材料上的教師,時限至少為該校本科教育評估期間,評估完畢就可返回。那個地方太偏遠,沒有年輕教師願意去,於是反覆動員,許諾加強制;校方表示這是來自上面的「政治任務」,必須完成指標。至於為甚麼非要年輕碩士,那都是學位和年齡等統計指標上的需要。如果那個高校能通過臨時借調順利通過教學評估,那真會成為一個教育界的運作經典,是以下瞞上、集體舞弊的成功案例。

  教學評估也有一定年頭了,有聽說哪些高校評估不合格麼?本人孤陋寡聞,也沒有興趣主動去打聽各種內幕,只聽得某校初評為不合格,亮了黃牌,通過教育主管負責協調的上下活動,最後甚麼事情也沒有了,皆大歡喜。更進一步,讓我們看看2003年的評估結論,頗為蹊蹺[4]:2003年,教育部組織了對上海大學等42所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上海大學等20所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結論為優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19所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結論為良好;3所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結論為合格。優秀率近50%,可謂跌破看官眼球!中國教育的質量形勢樂觀乎?我們培養的人才具有世界競爭力麼?到底是中國的標準太低,還是我們的學校太好?

  除了無奈的集體有組織造假,另外一個方面,某些個人想必在裡面更是收益頗豐。僅考慮那些所謂評估專家吧,全中國1800多所高校和學院必須參加評估,五年一輪,那光是跑遍這些學校就不容易了,還可能在其就職的本校認真工作?何況很多情況下還不是跑一個學校僅僅一次。參與評估的學校定然是主動拋出多情的繡球,盛情相邀,恨不得「以身相許」,射出的糖衣炮彈恐怕都是重量級,難免有缺乏道德和自制力的專家中招。誰來監督管理這些所謂的專家群體呢?

  疑惑三:評估經費哪裏來?
  教育部周濟部長強調教學評估不向高校收費,由教育部設專項經費聘請專家開展評估工作。這聽起來似乎無可挑剔:看國家多體貼,連經費都不要各個高校出了。實事上,圍繞本科教學評估的日常工作量巨大,從已經或正在進行評估的高校經歷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比任何高校常規工作都波及面大的苦差事。聽說,江浙某高校為了通過評估,廣大教師連續奮戰,從接令到評估日的數個假期沒有休息。初聞此消息,無比驚訝,大致兩年多的假期都泡湯了,那節假日自然也是貢獻。歷經時間之長,人力物力之大,不是讓人慨歎麼?這在資金耗費上意味著甚麼?各位看官自然會得出結論。諸如:加班費誰出?大量材料製作的費用誰出?四處考察取經交流的費用誰出?邀請評估專家到校「指導兼培養感情」的費用誰出?等等一系列拷問,恐怕只有哭喪著臉的校長大人們最清楚。在西南某高校一個動員大會上,校長申明沒有錢為為期一年多的本科教學評估投入,要求廣大教師奉獻加班,台下嘩然,怨聲四起。本來,中國教育就嚴重投入不足,只有少數教育部直屬的高校富得留油,把各種有限資源集中在小部份身上,很多高校惟有艱難度日,想辦法多方籌措資金。比如採取銀行貸款的方式進行高校建設還算清白,前段時間冒出來的招生黑幕就說明某些高校的不法不當行為是生存壓力和利益驅動下的集體所為。

  疑惑四:強制本科教學評估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本人學理工,才疏學淺,這個問題無法回答。是不是有甚麼行政法可以解釋這一中國特色呢?也請國外教育界的朋友提供國外相關情形。姑且把這個當成一種國家或部門行為,涉及面這麼大的決策,難道都是少數人拍拍頭腦就啟動的?有沒有經過各級審議和廣泛聽證?另外,評估不合格將受到辦學上的沉重打擊,在各種和上頭打交道的環節中連環受限,怎叫高校不服服帖帖的跟著指揮棒走,甚至連一聲異議都不敢發出。

  目前各種怪現狀讓一線教師疑惑,更有悲憤。良心,不允許我們保持沉默!曾經人稱「人類靈魂塑造者」的教師,如今不再擁有這個耀眼的光環,試想自身靈魂都扭曲,如何還能言傳身教、傳道授業解惑呢?

  中國教育啊,為何你如此苦難深重!冰山一角,望看客清醒深思。言盡於此。

  一名高校教授  2005年1月18日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工作全面啟動,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http://www.edu.cn/20030822/3089686.shtml
  2. 高校本科教學隨機性水平評估啟動,http://www.zju.edu.cn/zdxw/jd/read.php?recid=370
  3. 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成立,http://jxpg.cdutcm.edu.cn/Article_Show2.asp?ArticleID=46
  4. 教育部日前公佈高等院校本科教學評估結果,http://learning.sohu.com/2004/06/29/35/article220773508.shtml ◇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讀者投書:共產黨對普通人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絞殺
讀者投書: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捍衛香港的自由與權利
截訪者「完美接管」省信訪局——鳩佔鵲巢?
投書:十月一日紀國殤 罪魁禍首共產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