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幾乎全毀 不知所措的印度男孩信件求援

標籤:

【大紀元1月6日報導】(中央社印度布雷爾港六日法新電)許多親人、朋友和老師都橫屍在海嘯蹂躪過後的家鄉,有些人則被巨流沖走不知去向﹔柯石與父母躲在山丘上,除了等待救難隊員到來之外,能做的事並不多。

因此,十三歲的他開始寫信。

偏遠的凱其爾島森林裡,柯石用工整的字體寫了一頁又一頁,報告他身旁殘破的景象,懇求援助。

十二月二十八日,海嘯過後兩天,他寫了封信給城裡的叔叔:「親愛的叔叔,一切都完了……大約兩千英畝的土地都被洪水破壞,我們在這裡挨餓,試著發出求救訊號,因為所有的通訊中心或通訊站都被毀了。」

我希望你很快就能看到這封信……我們需要馬上有人來救我們。」

這個星期,其他從當地撤離的居民將柯石的兩封信送到了凱其爾島的首府布雷爾港,志工團體再將信件交給柯石的叔叔。

凱其爾島是印度安達曼與尼古巴群島的五百個小島中,其中一個受災慘重之地,官員說,群島內共有六千多人失蹤,應該都已遭遇不幸。官方數據顯示,印度全國的死亡人數逼近一萬人。

柯石是在凱其爾島上土生土長的尼古巴族人,他和爸媽、姊姊僥倖躲過海嘯巨浪,奮盡力氣逃到山上找到避難處所。

在那裡,柯石一家人心碎地看到兇猛的浪潮如何肆虐家園,信裡他以英文描述了所見的蕭條景象。

他寫道:「島的西邊,觸目所及都是水,看不到任何的土地或島嶼,有兩千六百多人死了,六百多人失蹤,生還的不到八百人。」

海嘯前,尼古巴族人約有三萬名,是群島內最大的族群。與群島上其他五族原始孤立的生活方式不同,尼古巴族多是基督徒,生活方式也部分與現代社會融合,也有很多族人進入英文學校就讀。他們居住在由村長領導的村莊,養豬、種椰子、洋芋、香蕉。凱其爾島也是迎接千禧年第一道曙光的地方。

災難發生後兩天,一架直昇機飛過他們的頭上,燃起了柯石家人的希望,他寫道:「今天直昇機飛過,我們對它招手,但它沒有降落。」

終於,印度政府開始撤離生還者。一名醫生乘了艘小船到鄰近島嶼比較安全的地方,柯石寫道,也許很快就會輪到他們了。

他的故事最後終於以喜劇收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信中,柯石與家人被一艘尋找生還者的船救出,柯石終於放下心中大石,他們後來被帶到卡摩塔島上一個營區安置。

相關新聞
中國漁民抗議澎湖海巡隊處理越境捕漁欠妥
中國漁民抗議 澎湖海巡隊說沒有不當值勤
日本科學家發展出三維立體影像電話
大陸漁船船員死傷闖進七美漁港求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