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庄王之女傳奇 (2)

第二回 怪老人妙舌說慈航 小公主停哭听佛偈
font print 人氣: 75
【字號】    
   標籤: tags:

  話說妙庄王在先听說又生了一個女儿,心中老大有些不高興。及至听得生時有許多异兆,想起寶德后怀孕時的夢境,暗想這孩子有些來歷,心中才寬慰了不少。就挨著妙字的排行,替她取名叫妙善。朝野的臣民,聞知宮中又新添了一位公主,大家都歡欣鼓舞,鬧起慶祝的大典來。妙庄王就在宮中大宴群臣三日。在這三天里面,興林國端的喜气沖天,好一派升平气象。

  本來百姓在承平丰稔之余,又逢到如此喜慶之事,自然值得快樂了。

  閑言休表,再說妙庄王在宮歡宴的第三天,命宮女將妙善公主抱到殿上与群臣相見。不料這小孩子在宮中倒也無事,一到殿上,見了群臣酒醺肉炙的情形,馬上放聲大哭起來,再也休想住口,連乳她都沒用。鬧得乳娘慌了手腳,群臣停了杯箸,妙庄王滿腹不快。

  正在此時,忽有黃門上殿奏說;“朝門外有一位龍鐘老叟,說是有物獻与公主,求見我王。”

  妙庄王便命宣到殿上,只見那老叟仙風道骨,品貌不凡。

  妙庄王便向他問道:“老人家,你姓甚名誰?何方人氏?今天到此,有什么事情?快快從實說來。”

  老人道,“我王且休問老拙姓名來歷,先把我今天來此的原因,講給我王知曉。老拙聞說我王新添了一位妙善三公主,大宴群臣,故而特地赶來,一則替我王道賀,二來要將這位公主的來歷,告知我王。須知這位公主,是慈航降生,來救世間万劫。我王不要小看了這位公主,她會將現在人王的國家,將來化作佛王的國家哩!”

  妙庄王听了這一番玄妙的話不覺哈哈大笑道,“看不出你若大年紀,倒會胡說打謊!那慈航大土不在西方極樂世界里享受清福,倒肯重墮塵劫,托生到這里來,做個凡夫俗子,這豈是情理以內的事?還說什么人王國、佛王國哩!根本就是你這老頭儿編的謊言,你想騙得信孤家嗎?”

  老人道:“我王有所不知,佛門之內,雖大都是抱出世觀的,但也未始沒有抱入世觀的。慈航大士因為看了世人塵劫深重,苦厄難消,故發了尋聲救苦的宏愿,今番投胎入世,豈是偶然?老拙何人,敢在我王面前打謊?此事委實是真。”

  妙庄王又道:“就算老儿的話是有些來歷,縱使慈航大士發愿入世救劫,也該化作男身,不合投生一個女儿,這也出于常情之外啊!我終有點不信。”

  老者聞說,連稱:“善哉,善哉!此中因緣,豈能一一向我王說明?不信只索由你不信,但到將來,終有分曉的一天,如今老拙也正不必分辯。”

  正在說話之時,那位抱在乳娘怀中的妙善公主,哭得益發厲害了。妙庄王听了小儿的哭聲,不覺心頭一動,接著向老者道;“如此說來,你這位老人家既然知道此儿宿世之因,想來是個有道之人。現在這小儿如此狂啼大哭,究竟為了什么,你可知道不知道?”

  老者打個哈哈道;“知道,知道!一切前因后果,無有不知道。公主的哭啊,這就叫做大悲!公主因為今天見了我王為了她誕生,大開筵席,不知共殘殺了多少牛羊雞豕、蝦蟹禽魚,傷了許多生命,供大家口腹之惠,增自己無窮之孽。因此大大不忍,故而啼哭不住。”

  妙庄王道:“既然如此,你老人家可有什么方法,使這孩子住哭嗎?”

  老者道:“有!有!有!待老拙念一偈她听了,自然听著會不哭。”

  他于是便走到妙善公主身旁,用手摩著她頂門,喃喃地念道:

  “莫要哭!莫要哭!莫要哭昏了神,閉塞了聰明,莫要忘了你大慈的宏愿,入世的婆心。須識有三千浩劫,須由你去度;三千善事,須待你去行。莫要哭!听梵音。”

  說也奇怪,那老者如此一念,那妙善公主,果然象懂得的一般,豎著耳朵听,睜著眼睛向老者看了一看,已理會得他的意思,立刻就止住了哭,兩只小眼睛卻盯住了老者。這么一來,把妙庄王与合殿群臣,都惊疑得面面相覷,嘖嘖稱奇。

  正在此際,忽听得老者說道,“如今公主哭是止了,老拙也不能在此久留,就此告辭了。”

  說罷向妙庄王打了一躬,兩袖一揮,輕輕起處,徑自揚長下殿而去。看他腰輕腳穩,健步如飛,不象是老人的行動。

  妙庄王到此,知道他是個有道高人,失之交臂,豈不可惜!

  便吩咐值殿侍衛:“快去追赶,將老人請回,說孤家還有事要請求指教,務必請他回轉。但是要善言相請,不可鹵莽得罪于他。”

  侍衛領命而去,直到朝門,已不見老人蹤影。于是大家乘著快馬,分東南西北四路出發追尋。可是尋遍了六街三市,終究沒有老者的影子。向眾百姓問吧,他們又處身在狂歡極樂的環境中,忙著飲宴取樂,誰也沒有留心什么老者不老者,因此也問不出一個究竟來。那一班侍衛,弄得沒有法子可想,只得再向四處尋訪了一番,依然不見,只索回宮复命。

  妙庄王向群臣道:“分明看那老者走的,只一瞬間,就命他們去追,如何就會不見?難道那老者竟會插翅飛去不成?”

  群臣個個惊异,大臣婆优門奏道,“臣想今天百姓慶祝,六街三市熱鬧异常,老者又健步如飛,當他闖出朝門,混在人叢之中,自然一時不易尋覓,若著侍衛逐戶挨家地尋訪去,定有老者的著落。”

  話聲未絕,早有左相阿那羅接奏道:“使不得!使不得!今天百姓正自歡歡喜喜地慶祝盛典,若挨家逐戶地搜尋老者,豈不打斷了他們的高興,擾亂了大典?照老臣看來,那位老者,決非等閑之輩。只听他剛才一番議論和來去的行動,就可以知其大概。他既不肯少留,尋訪也終于沒用,不如任他去罷!我看此位老者,多半是佛祖現身點化哩!”

  你道他如何指說老者是佛祖呢?原來這位年高有德的阿那羅丞相,卻是深信佛法的,故無論何事,都會拿佛法來解釋的。

  再說妙庄王一听了阿那羅的那一番說話,又將頃間之事,仔細思忖了一番,不覺也有些將信將疑,說道:“倘果如賢卿所言,難得佛祖降臨,十分有幸,只可惜肉眼凡夫,當面竟識不破。不然,多多請求佛祖指點,豈不是好?偏又當面錯過這种良机,不曾求到一點半點的指示,真是可惜!運算來都是孤家德薄所致,如今也沒得說了!”

  當下阿那羅丞相又不免用言語將妙庄王安慰了一番,君臣又暢飲了一場,方才歡然而散。

  不過那佛祖現化的一番事情,從此就傳遍了民間,大家都當一件奇事宣揚,几乎街談巷議,沒一個不拿此事來做談助。

  本來這興林國的百姓,根本早就被佛教所化,大部分都已傾信佛祖的。另外一小部分,雖非傾誠相信,但腦海里也一般的有佛祖的印象存留著。故聞此事,都認起真來,還加上許多推測和許多附會,鬧得滿城風雨,通國皆知,好象釋迦牟尼佛祖,竟坐了興林國的寶位一般。正是:

  眾生誠擾擾,我佛總閑閑。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話說時在周朝的末年,中原列國,互相征伐,刀兵相乘,連結不解,正鬧得人無安枕,野無淨土。那時西方興林國卻正值承平之世,端的風調雨順,國泰安民。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經年過三十還沒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長相面術。有一天見到王某,其姑父面露憂愁之色,對他說:「你到十月應該有大難,不能夠逃脫,怎麼辦呢?」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 故事中的漁民救人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報,既幫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個人積了很大陰德。自從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漁民就再也不打魚了。而漁民也得到了福報,在神佛的護佑下,不管災年豐年,他家的莊稼年年豐收,家中事事順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來,他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