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貨幣融資 是創業機會? 還是災難?

標籤:

【大紀元1月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九日綜合報導)信用卡預借現金大行其道,許多美國民眾利用一張薄薄的塑膠片,開始一生的事業。歐林兄弟信用卡借款六萬四千美元,十年後賺進一億一千七百萬美元;貝克利夫婦以同樣方式融資創業,三年後仍然負債四萬美元。

美國銀行搶市場,常常宣稱信用卡預借現金六個月免利息加上現金回饋。對於無法取得銀行貸款的人來說,特別有吸引力。

StartupJournal.com引述美國塔克商業學校民營股東及企業中心執行長溫萊特的話說:「問題在於幾乎所有信用卡契約表面毫無侵略性,但是內容會吃人。」

歐林兄弟一九九四年拿出一萬二千美元積蓄,加上父母借貸,就在家中地下室創立CDnow網站。

但是沒有人聽過他們的網站,歐林兄弟一年之內花光所有的錢,銀行又不願意借錢,他們說:「銀行說,這個行業賺不了錢,所以不能借。」

歐林兄弟沒有什麼資產可以抵押,因此他們用信用卡借了五千美元支應所有開銷。食髓知味,歐林兄弟五張信用卡,總共欠下六萬四千美元的卡債。

然而CDnow的業務一九九五年因為收帳制度改變,一九九五年營收達二百二十萬美元,隔年發行股票償還父親借出的八萬多美元,九七年獲得創投資金一千萬美元,九八年首度公開發行賺進六千多萬。

二千年電子商務崩盤,CDnow股票從四十美元跌到三美元,歐林兄弟決定出售給哥倫比亞公司,總計賺得一億一千七百萬美元。這算是善有善終的實例。

貝克利夫婦二○○一年從學校畢業後,向銀行取得一萬五千美元個人信用貸款,計劃打造一家最先進的錄音室。

他們租下二千平方英尺的辦公室,但是只是一個空空盪盪的「空間」而已。一萬五千美元的貸款花光之後,錄音室才裝潢到一半,貝克利用六張信用卡,欠下二萬美元才完成整個夢想。

錄音室二○○二年開幕生意不惡,但是貝克利夫婦這個時候買了房子,太太又生了小孩,此時二人債務逼近四萬美元。

因為延遲繳納,銀行將信用卡利率調高為百分之二十,不算房貸與醫療費,貝克利一個月最低繳納金額高達一千美元。貝克利夫婦不得已找上債務整合公司,現在一個月繳交一千二百六十美元償債,預計四、五年內還清。

根據美國小型企業協會調查,約半數小型企業使用信用卡創業或擴大業務,只有百分之六的企業獲得美國小型企業署貸款,且僅僅百分之二獲得創投公司青睞。

美國尼爾森報導指出,小型企業二○○四年信用卡支出達到一千一百一十三點九億美元,比二○○○年的三百五十四點四億成長近四倍。萬士達組織預測,信用卡支出最終將佔小型企業總之出的百分之二十。

既然大部分的小型企業倚賴信用卡融資,就應該以更聰明的方法使用信用卡。美國信用卡分為個人及企業信用卡。後者產生的利息可以抵稅;而且每個月準時付賬,建立良好信用,以便將來貸款方便;申請聯名卡,減少辦公室用品支出。

溫萊特及其他專家都建議小企業降低支出,遇到大筆款項,最好先尋求家庭奧援或第二胎貸款,不得已才用信用卡,但是用途要有限制,而且最好每月支付比最低應繳金額多一點點,以便減少利息支出並及早清償負債。

相關新聞
歐銀不干預  美元兌歐元恐再破底  金價看升
匯40萬夾1偽鈔 她被送警
菲央行將對外資銀行展開調查
一月四日全球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