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賡哲:從「標新立異」到「模仿」

蘇賡哲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20日訊】楊小凱在《中國統一之利弊》中提出:同一文化下的政治分裂會大大增加制度試驗的多樣化及效率。如果政治分裂發生在不同文化之間,則會產生「同行生嫉妒」現象。嫉妒一方面會鼓勵標新立異,試驗不同制度,另一方面對成功的制度有創造性模仿的壓力。

香港主權回歸後,實行北京幕後操控的港人治港。楊小凱所說現象主要顯示在政冶制度上。香港的新統治者一方面承認英國人管治香港是成功的,英冶制度值得模仿、值得照搬,因而有「五十年不變」承諾。但另一方面又標新立異,由董建華推出所謂「高官問責制」。

在西方國家以至日本,台灣,高官問責制並不新異。它們的高官問責制是高級官員承擔決策和行政失當的政治責任,引咎辭職或被撤職,以示向公眾負責。董建華政府既非民選政府,它的問責官員不向公眾負責,而只對任命官員的董建華負責,這就造成很多不問錯失,只問任命者有沒有面子的現象。我們看到的是,財政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牟私利、保安局長劉淑儀力推《基本法》廿三條失敗,在民怨極大下,他們以不認錯的精神辭職下台,得到董建華和其他高官集體歌功頌德,表示惋惜,這種反應,顯示政府完全站到民意對立面去。非典疫症令數百人喪生,調查醫管失誤責任的,就是醫管應負責的人。如此問責制,只能說是政界笑話。

「標新立異」失敗後,董建華下台,新一屆政府轉而向英國人「模仿」。港英舊臣曾蔭權、從久遭董建華壓抑的「政務司級掃街大隊長」,一躍而為特區首長。他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對行政、諮議架構的改動;權力和責任的重新配置,被視為「彭規曾隨」。例如恢復政務司長、財政司長正副「宰輔」地位、委任新行政局非官守議員、各政策局局長如無本管議題,不必列席行政局會議等措施,都是港英幽靈再現,「問責」招牌不拆,只是面子問題。此外,施政報告完全沒有以前董政府假大空之「數碼港」、「中藥港」等自欺欺人口號,而回歸為前殖民時期的務實。這說明「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也許亦做得到,但前提是照英國人舊規則辦事。

大紀元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大紀元》將在多倫多舉辦《九評共產黨》研討會
蘇賡哲:共產黨靠謀財害命起家
政論家蘇賡哲披露中共操控海外媒體內幕
盛雪:中共的謊言讓我們愚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