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龐大外匯存底 恐引發經濟風險

標籤:

【大紀元10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錢怡台北二十二日電)外資券商雷曼兄弟(Leman Brothers)表示,儘管亞洲今年的外匯存底增加速度減緩,但仍不斷上升,目前亞洲各國的外匯存底持有量已大幅超過最佳水平,並可能引發經濟上的風險。

亞洲的外匯存底將於今年年底從4年前的1.2兆美元上升至2.7兆美元。日本銀行從2004年3月開始就已經不再干預外匯市場,雷曼兄弟表示,亞洲其他地區的貨幣政策還是繼續干預外匯市場,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中國,中國的外匯存底今年底前可能會超過日本。

雷曼兄弟表示,如果將香港122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也包括在內的話,中國的存底額早在 6月就已經超過日本,各國持有外匯存底主要是為了保護本國貨幣免受資本外流的衝擊,從1997到98年金融危機後,一些亞洲國家的外匯存底事實上已減少至零,但之後卻呈現急速上升的情況,雷曼兄弟指出,亞洲區超額的外匯存底達到0.7到1.2兆美元。

近年來,亞洲繼續實行外匯干預和增加外匯存底,以保持貨幣的競爭力、支持出口,雷曼兄弟認為,亞洲國家進一步加強外匯干預的作用有限,但成本和風險卻會增加,亞洲貨幣被低估的時間越長,海外要求升值的聲浪就越大,此外,保持貨幣低估,也會發生過度依賴出口的風險。

其次,繼續使用大量的外匯干預將會使對沖基金充斥亞洲的商業銀行,雷曼兄弟表示,這將增加外匯干預的成本,同時也會吸引更多的資本流入,引發惡性循環。在亞洲一些國家,商業銀行以低於市場利率的價格收購債券,使得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惡化,但如果外匯干預取消,貨幣供給量和通貨膨脹急劇上漲,許多亞洲中央銀行會面臨資本損失。

雷曼兄弟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讓亞洲的貨幣升值,或者透過政府招標的方式,將一部分外匯存底用於社會福利、地方基礎設施、教育、衛生以及研發的戰略性投資。

目前可以看到亞洲許多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採取解決之道,亞洲各中央銀行已經利用總額將近2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來推動當地的債券市場發展,中國用600 億美元外匯存底來調整中國銀行資本,今年成立的韓國投資公司將 200億美元外匯存底投資於高回報資產,印度和台灣的官員已經開始討論如何更有效運用外匯存底。

相關新聞
台央行:至九月底外匯存底2537.46億美元
日圓升值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6分
台灣九月外匯存底2537.46億美元 比八月縮水
日圓回升 新台幣兌美元午盤升值3.1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