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歷史性訪問蒙古的重要外交與戰略意義

標籤:

【大紀元11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潘應辰台北特稿)美國總統布什這次亞洲行,最特別之處,其實是在北京布胡會後轉往蒙古;四個小時的旋風式訪問,不僅是美國歷來第一位現任總統訪問蒙古,它更具有不容忽視的外交和戰略意義。

布什在行前,白宮特別安排他接受蒙古老鷹電視台(Eagle TV)的專訪,訪談中布什說:「我的訪問應該可以向蒙古人民發出訊息,即美國是各位的朋友,喬治.W.布什是各位的朋友。」

事實上,布什利用參加釜山亞太經濟合作領袖會議之便,加入蒙古的行程是有巧思的。一個月前,布什親信的國防部長倫斯斐才跑了一趟蒙古,他還下鄉去看蒙古包,熱誠的蒙古人送他一批馬,美國民眾經由電視畫面也對蒙古留下印象。

全國僅二百八十萬人口的蒙古,地理位置上夾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蒙古在蘇聯瓦解後,逐漸找尋自己的路,一九九二年蒙古成為全亞洲第一個從共產主義成功轉變為民主市場經濟的國家。

蒙古近來年的外交政策,出現所謂的「第三鄰國」(Third Neighbor)敦睦政策,意謂著蒙古夾在中國和俄羅斯兩大強權之中,希望和第三鄰國廣結善緣以為制衡,尤其是西方世界龍頭的美國。

純從經貿角度,中國在一九九五年超越俄羅斯成為蒙古第一大貿易夥伴後,蒙古的經濟命脈幾乎越來越倚賴中國。石油可能是唯一的例外,蒙古國內用油仍從西伯利亞進口。

投資家索羅斯在蒙古成立的智庫「開放社會論壇」的經濟學家多吉達瑞便說:「我們躲不開中國。經濟上,我們完全仰賴中國。」

蒙古去年經濟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十,但是難堪的是,全國有一半的人仍住在貧民區,習於遊牧式生活的蒙古人更發現,中國來的移民大量搶走他們的工作機會,他們吃的食物、身上穿的衣服、腳上踩的鞋子,幾乎都是中國製造。

聰明的中國和香港商人還充分利用美國貿易法中的漏洞,在蒙古設立紡織加工廠,藉助蒙古銷美沒有紡織品配額的限制,大量對美出口紡織品,但許多工廠雇用的卻不是蒙古本地人,而是中國大陸人或韓國人。

一九九五年時,蒙古對美貿易還少得可憐,但是到了二○○○年,對美出口已占蒙古整體出口的百分之二十;到二○○四年,對美出口值四年翻一倍,主要就是因為美國過去未重視蒙古,貿易法中盯中國大陸、盯香港、盯亞洲其他國家,卻獨漏了蒙古。

但是,蒙古有其生存之道。近年來蒙古政府積極向美國示好,軍力少得只像自衛軍的蒙古,在美國登高一呼反恐戰爭中,表態堅定支持,而且還派了一百三十名官兵前往伊拉克南部,他國立場動搖時,蒙古一直未撤軍,蒙古部隊甚至還協助維持阿富汗的和平與穩定。

布什二十一日中午抵達蒙古,發表簡短演講時說:「我來此要特地感謝各位,謝謝你們對自由的貢獻;我要告訴大家,美國人民感謝你們的勇氣、價值觀以及與美國間的友誼。」

蒙古總統恩克巴雅爾則說:布什「這趟訪問有其歷史重要性,因為這證明了蒙古有了一個第三鄰國」。

這趟蒙古四個小時的停留,為美國和蒙古雙邊關係及東北亞情勢開啟一個歷史新頁。布什的訪問,不僅蒙古人在看,北京在看,莫斯科及亞洲國家都在看。華府的亞洲戰略已在調整,在後續經貿、移民、民主共同價值觀的助長下,美國和蒙古的關係也將更為增進。

相關新聞
【名家專欄】美國印太戰略可對抗中共
英國曼徹斯特機場大停電 大量航班受干擾
歐盟尋求與日本和韓國加強國防合作
厄瓜多爾不免簽 對中國走線客影響幾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